[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虫咬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2384.2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7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章乐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虫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防虫咬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的电缆市场也存在着巨大商机。然而,在农村环境中,昆虫较多,暴露在外的电缆容易本昆虫咬破,进而使电缆破损,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现有电缆的防虫咬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防虫咬电缆。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防虫咬电缆,包括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缆的缆芯,在相邻绝缘线芯的间隙之间密实填充有PP绳填充层,在所述PP绳填充层的外侧则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涤纶丝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和外护套,在所述金属编织层和外护套之间设置有一艾草微胶囊发泡层,所述艾草微胶囊发泡层与金属编织层、外护套之间均是通过艾草微胶囊胶层胶合粘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绝缘线芯包括退火铜线和包覆在退火铜线外围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涤纶丝编织层的厚度为1.5-3.0mm。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金属编织层由铜塑复合带编织制成。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外护套为聚氯乙烯护套。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艾草微胶囊发泡层的厚度为1.2-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电缆内层设置有艾草微胶囊,一旦昆虫咬穿电缆的外护套后进一步破坏艾草微胶囊发泡层时,艾草微胶囊即会因昆虫的撕咬而发生破裂并释放微胶囊内的艾草精油,由于艾草的天然芳香气味克强效驱虫,因此能够有效阻止昆虫对电缆的进一步破坏,有效保护电缆,另外由于艾草精油是保持在微胶囊内,因此,未被咬破的微胶囊内的艾草精油仍能得到有效保存,直至被下一次的昆虫咬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新型防虫咬电缆,包括由多根绝缘线芯1绞合成缆的缆芯,在相邻绝缘线芯1的间隙之间密实填充有PP绳填充层2,在所述PP绳填充层2的外侧则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涤纶丝编织层3、金属编织层4和外护套5,在所述金属编织层4和外护套5之间设置有一艾草微胶囊发泡层6,所述艾草微胶囊发泡层6与金属编织层4、外护套5之间均是通过艾草微胶囊胶层7胶合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艾草微胶囊是一种在艾叶中提炼的精油包覆在胶囊中,全包囊型微胶囊香料,艾草微胶囊破裂后会使艾草精油外溢,可起到有效的驱虫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线芯1是由退火铜线和包覆在退火铜线外围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组合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涤纶丝编织层3的厚度为1.5-3.0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编织层4由铜塑复合带编织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5为聚氯乙烯护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艾草微胶囊发泡层6的厚度为1.2-2.0mm。
电缆专用纳米艾草微胶囊特点:纳米微胶囊包覆香精油分散液;PH 值中性;离子性:弱阴离子;溶解性:溶解或分散于水。
艾草纳米微胶囊电缆胶及发泡液制作工艺:
2000m2 电缆用艾草纳米微胶囊混合胶制作:用100kg 羧基丁苯胶、50kg 纯净水、200kg 钙粉、200g 纳米艾草溶液、老化剂25g,将以上材料加入料罐中搅拌2 小时即可,黏度为8000cps。
2000m2 电缆用艾草纳米微胶囊发泡液制作:用50kg 纯净水、0.75kg 发泡剂、200g 纳米艾草溶液、老化剂25g,将以上材料加入塑料容器中搅拌10 分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章乐电缆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章乐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2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