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5356.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王伟;丁道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胜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8;B32B7/10;B32B33/0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111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汽车 内饰板 表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背景技术
汽车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件中的主要配件,为了满足乘员对舒适性的需要,门内饰板要求有良好的手感、视觉感、气味感等。同时,必须满足乘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需特别关注内饰材料的环保性。
汽车门内饰板表皮目前主要采用PVC表皮,PVC表皮中含有增塑剂及许多其它加工助剂,从而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分解释放出小分子挥发物,使得汽车封闭空间内环保性能不达标。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替代PVC,但TPV价格较高,因此用价格低廉的热塑性聚烯烃(TPO)替代PVC,既提高了门内饰板的环保性能,有降低了表皮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采用热塑性聚烯烃替代热塑性硫化橡胶,提高了汽车门内饰板表皮的舒适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连接,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所述消光层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所述热熔胶层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合金材料中乙丙橡胶和聚丙烯可按任意质量比例混合,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厚度为0.5-0.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光层的厚度为0.1-1.0u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0.1-0.2um,熔融温度为80-90℃,粘接温度为130-140℃,熔融指数8-15g/10min。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粘接层的厚度为0.1-1.0u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辊涂将水性聚氨酯消光涂料涂布在乙丙橡胶/聚丙烯混合在一起的热塑性聚烯烃聚合物合金材料的片材表面,再压花处理,然后与经过预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表面热熔贴合牢固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具有低VOC、低成本的特点;采用了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做为复合底层,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舒适性、隔音性及环保性;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涂层提高了热塑性聚烯烃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之间的粘接性和汽车内饰件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塑性聚烯烃层、2-消光层、3-热熔胶层、4-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5-聚氨酯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胜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胜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5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耐穿刺复合膜
- 下一篇:用于冷链的保温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