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8181.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8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强;郑雪鹏;曹广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架 缓冲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各种车辆产品对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其中,前悬架下缓冲块安装在下控制臂上,在车轮上跳过程中起限位作用,同时为提高汽车前悬架的缓冲性能,现有车辆前悬架一般都设有缓冲块。
如图1所示,现有的前悬架下缓冲块采用在平板状金属底座1a上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有不规则形状的弹性缓冲部2a,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然而,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特别是车轮上跳时刚刚接触缓冲块的瞬间,会对不规则形状的弹性缓冲部2a产生强烈的冲击,由于结构不规则造成应力集中,以及缺少径向限位,进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缓冲部2a容易产生变形、开裂甚至完全破损,使得前悬架下缓冲块失去限位及缓冲功能。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解决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不仅能够对前悬架的进行稳定的限位及缓冲降噪,而且能够解决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上部的弹性缓冲部,所述底座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
所述弹性缓冲部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下部为与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上端外侧壁设置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处设置圆弧形过渡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中部设置环形裙边,且所述环形裙边底面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翻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置安装柱。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为天然天然橡胶缓冲块或聚氨酯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裙边的外径小于所述翻边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的半球形结构顶部设置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45钢制件。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置在下控制臂上的前悬架下缓冲块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缓冲部容易产生变形、开裂甚至完全破损,使得前悬架下缓冲块失去限位及缓冲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底座上部的弹性缓冲部;其中,底座采用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而弹性缓冲部的下部为与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底座的碗状结构内,能够增大底座与弹性缓冲部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弹性缓冲部下部的周向限位,增强了受挤压时的结构刚度,避免弹性缓冲件在受到挤压变形时,由于接触面产生错位倾向力而导致的弹性缓冲部脱离底座的现象;另外为了避免在发生挤压时由于弹性缓冲部缺少径向限位,造成弹性缓冲部发生径向移动,使得弹性缓冲部下部与底座脱离的现象,在弹性缓冲部中部设置环形裙边;而设置的环形裙边不仅使得弹性缓冲部获得径向限位支撑,而且也能够起到导向内陷的作用,避免弹性缓冲部上部发生倾斜凹陷,而造成弹性缓冲部下部部分脱离底座的现象;且设置的环形裙边还能够避免在挤压内部空气时,造成容易在半球形结构底部边缘膨出的现象。
另外,采用的弹性缓冲部上部为半球形结构,能够在受到挤压时,使得压力能够均匀的分散并传递至环形裙边处,且设置的环形裙边能够对弹性缓冲部向四周的形变进行限位,也使得弹性缓冲部下部能够牢牢的与底座相接触,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的损坏的可能,且其内部充满空气在复位时,通过球面的表面张力以及压缩空气的能量使得弹性缓冲部迅速复位,为下次受到挤压做好准备;而采用的环形裙边外径小于翻边的外径,能够避免在受到挤压时由于环形裙边向外膨胀卡在翻边外侧而造成不能复位以及磨损急剧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弹性缓冲部受力压缩时,由于底座碗状结构的上大下小的设计,从而有效的限制了形变的空间,也使得受到挤压时弹性缓冲部下部与底座内壁接触更加紧密,避免了弹性缓冲部开裂和损坏的现象,而弹性缓冲部上部的半球形结构以及半球形结构下部的环形裙边不仅能够合理分散压力而且也能够对挤压力进行限制,增强了该装置的整体刚度特性,大大提高了弹性缓冲部的疲劳寿命;且该装置在各部件的相互协同作用下,不仅获得了稳定限位及降噪缓冲性能,而且解决了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8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稳定杆连杆安装结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