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9234.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2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3/3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杨柳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 工段 脱水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设备,具体为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氟化反应是在蒸馏塔中进行的,氟化物蒸馏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经过冷凝器液化后便于传送和储存,同时液化后的氟化物蒸汽可用于后续工段使用。但是现有的氟化物蒸汽都是直接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氟化物液体,由于蒸馏后的气体中存在水蒸汽,导致形成的氟化物液体中会掺杂部分水分,这样会直接影响后续反应体系,造成产品收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去除氟化物蒸汽中水分的同时又能冷凝氟化物蒸汽的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包括机架和冷凝室,冷凝室固定于机架上,冷凝室顶部设有进汽口;冷凝室内设有脱水层和隔水板,脱水层与冷凝室顶部以及冷凝室侧壁形成进汽室,脱水层与隔水板以及冷凝室侧壁形成冷凝液层,隔水板与冷凝室底部以及冷凝室侧壁形成蓄水室;脱水层内装有脱水剂,隔水板与冷凝室侧壁接触位置设有用于排出冷凝液层内冷凝液的冷凝液出口。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氟化物物料经过蒸馏后,氟化物蒸汽中会带有少量水分。氟化物蒸汽进入冷凝室,经过脱水剂脱水净化后,氟化物蒸汽进入冷凝液层,当热的氟化物蒸汽与蓄水室顶壁即隔水板接触后,氟化物蒸汽迅速液化,得到纯净的氟化物液体,然后从冷凝液出口排出。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脱水层,可以将氟化物物料蒸馏后产生蒸汽内的水分脱净,同时在蓄水室内冷水的作用下将氟化物蒸汽液化,再将液化后的氟化物液体排出收集,可以保证氟化物液体在后续工段中因为没有掺杂水分而反应更彻底,产品收率更高。
进一步的,冷凝室底部和侧壁设有开孔,两开孔间通过水管连通,水管上设有水泵。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以通过水泵让蓄水室内的冷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加快氟化物蒸汽的液化速度。
进一步的,脱水剂为颗粒状。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颗粒状脱水剂相比起粉末状的脱水剂不容易结块,可以保证经过脱水层的氟化物蒸汽有一个良好的脱水效果。
进一步的,冷凝室侧壁与脱水层接触位置处设有开口和用于堵塞开口的挡块。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口可以定期更换脱水层内的脱水剂颗粒,避免脱水效果降低后水蒸气进入冷凝液层。
进一步的,隔水板倾斜设置。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蒸汽液化后更容易从冷凝液出口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通过装有颗粒状脱水剂脱水层的设置,可以保证将氟化物物料蒸汽内的水分脱净,同时在蓄水室内冷水的作用下将氟化物蒸汽液化,再将氟化物液体排出收集,可以保证氟化物液体在后续工段中因为没有掺杂水分而反映更彻底,产品收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表示为:冷凝室1、进汽口2、脱水层3、隔水板4、进汽室5、冷凝液层6、蓄水室7、挡块8、脱水剂9、冷凝液出口10、水管11、水泵1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包括机架和冷凝室1,冷凝室1焊接固定于机架上,冷凝室1顶部设有进汽口2。冷凝室1上端设有脱水层3,冷凝室1下端设有左低右高的隔水板4。脱水层3与冷凝室1顶部以及冷凝室1侧壁形成进汽室5,脱水层3与隔水板4以及冷凝室1侧壁形成冷凝液层6,隔水板4与冷凝室1底部以及冷凝室1侧壁形成蓄水室7。冷凝室1左侧壁与脱水层3接触位置处设有开口和用于堵塞开口的挡块8,脱水层3由上下两层无纺布组成,无纺布与冷凝室1侧壁固定连接,脱水层3内装有颗粒状脱水剂9。隔水板4与冷凝室1左侧壁接触位置设有用于排出冷凝液层6内冷凝液的冷凝液出口10。冷凝室1底部和右侧壁设有开孔,两开孔间通过水管11连通,水管11上设有水泵12。
当氟化物蒸汽进入进汽口2后积聚在进汽室5内,随着蒸汽逐渐增多,蒸汽穿过脱水层3进入冷凝液层6,在经过脱水层3的过程中,脱水剂9脱去氟化物蒸汽中含有的水分。温度较高且纯净的氟化物蒸汽在冷凝液层6与温度较低的隔水板4接触,快速液化,形成的氟化物液体从冷凝液出口10排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9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下隔震装置以及上下隔震装置单元
- 下一篇:载波跳转的方法、终端和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