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孔内爆破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0893.X | 申请日: | 201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左宇军;高正华;雷振;周旋;王浩;王家轩;吴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爆破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爆破用外壳,属于爆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炸药在使用及保管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炸药遇有水炮孔,还得做好对药包进行防水处理、采用防水炸药、设法排出炮孔中炸药的积水;在储存空间,还得考虑其炸药殉爆等一些列问题。并且,炸药爆破过程中产生爆破毒气,烟尘,扬土,对环境产生有害效应;还有处理盲炮时,没用专门的技术和装备,危险系数较大。因此,炸药爆破中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孔内爆破外壳,旨在解决有水炮孔复杂性操作,存储空间严格性;以及大幅度降低炸药爆破后产生的大量扬土,有毒气体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孔内爆破外壳,包括半圆筒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卡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以形成上端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形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组成筒形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底,壳底为锥形的聚能穴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端的连接处还开设有引线孔和导气管孔。
前述外壳中,所述壳底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形成的筒形结构的底部可拆式连接;
前述外壳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壳底三者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
其使用方法如下:
打开卡扣,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壳底分开,取轻气炮爆破筒放于壳底上,而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并罩于轻气炮爆破筒上,卡紧卡扣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壳底密封固定连接,轻气炮爆破筒上端的爆破引线和注气管分别由引线孔和导气管孔引出;
在进行爆破时,将该装置放入爆破孔内,由注气管向轻气炮爆破筒内注入高压轻气体,如氢气,而后封闭注气管,打开卡扣,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取出,再控制引爆器引爆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配合轻气体爆破装置在进行爆破时,起爆不受爆破孔内积水的影响,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爆破筒,同时爆破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装备可以自行泄压,没有盲炮,装置简易操作,安全性高,环保,气体不笨重,便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壳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孔内爆破外壳,包括半圆筒形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卡扣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扣合,并通过卡扣3连接固定以形成上端封闭、底部开口的筒形结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组成筒形结构的底部可拆式固定连接有壳底4,壳底4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底部通过卡扣3相连,壳底4为锥形的聚能穴结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端的连接处还开设有引线孔5和导气管孔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壳底4三者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
使用方法如下:打开卡扣3,将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壳底4分开,取轻气炮爆破筒放于壳底4上,而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并罩于轻气炮爆破筒上,卡紧卡扣3使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壳底4密封固定连接,轻气炮爆破筒上端的爆破引线和注气管分别由引线孔5和导气管孔6引出;
在进行爆破时,将该装置放入爆破孔内,由注气管向轻气炮爆破筒内注入高压轻气体,如氢气,而后封闭注气管,打开卡扣3,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取出,再控制引爆器引爆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0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