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2286.7 | 申请日: | 201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3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赵青海;张耀;龚建辉;王智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岩溶 落水 高速铁路 路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背景技术
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常见的地表水排泄通道,通常情况不能淤堵,否则会影响地表水的排泄,甚至产生水灾。当铁路只能以路基形式通过时,如何做到不堵塞落水洞,又能满足高速铁路路基的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提出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以能有效排出地表水,不堵塞落水洞,满足高速铁路路基的要求,而且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旋喷桩,设置在落水洞周边的土质地基中,形成咬合围幕结构;加固桩,设置在落水洞范围之外的土质地基中;排水框架,设置在落水洞影响范围的地基顶部,路基填筑体填筑在排水框架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落水洞排水及路基填筑满足高速铁路要求的难题,并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和环保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排水框架正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旋喷桩1、加固桩2、排水框架3、底板31、侧壁32、顶板33、排水孔34、路基填筑体4、落水洞A、土质地基B、岩质地基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包括:旋喷桩1,设置在落水洞A周边的土质地基B中,形成咬合围幕结构;加固桩2,设置在落水洞A范围之外的土质地基B中;排水框架3,设置在落水洞A影响范围的地基顶部,路基填筑体4填筑在排水框架3顶部。
用旋喷桩1在落水洞A周边的土质地基B中形成咬合围幕,避免落水洞A在排水时带走洞周围的土质,从而保证土质地基的稳定性。设置在土质地基B中的加固桩2解决高速铁路地基沉降的问题,并为排水框架3提供较高的承载力,增加排水框架3的稳定性。用排水框架3作为地表水与落水洞A的排水通道,保证路基的稳定,并作为路基填筑体4的承载结构,路基填筑体4作为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落水洞排水及路基填筑满足高速铁路要求的难题,并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和环保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参照图1,所述旋喷桩1直径为0.8m,间距0.6m,处理深度至岩质地基C基岩面。所述加固桩2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或挤密螺纹桩等,桩间距通常为1.5-1.8m,处理深度至岩质地基C基岩面。
参照图3,所述排水框架3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其在落水洞A对应的底板31位置预留排水孔34,设置宽度不小于落水洞A直径的两倍。排水孔34尺寸不小于落水洞在地面的尺寸。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2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易弯曲的背部可印刷相纸
- 下一篇: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