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稳定的直冷式电冰箱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6165.X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声;臧琪;魏煜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稳定 直冷式 电冰箱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家用便捷、稳定可靠的温度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简易稳定的直冷式电冰箱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冰箱的主流制冷方式是高效节能的直冷式,其利用冰箱内空气自然对流的方式来冷却食品。通常人们为了食物的保鲜往往将市场上买到的新鲜蔬菜、肉类等食物会放到冰箱储存。然而,电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会增加额外功耗,温度过高又不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如何合理的调节温度降低冰箱功耗又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就显得至关重要。市场上已经出现的电冰箱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不稳定,没有普及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直冷式电冰箱温度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简易稳定的直冷式电冰箱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最小装置,单片机最小装置分别与A/D转换电路、电源电路、时钟电路、按键控制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传感器电路相连接,电源电路与单片机最小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以单片机最小系统为主处理器,通过在单片机最小系统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将冷冻室温度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A /D转换电路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单片机最小系统判断冷冻室的温度起停压缩机。如果工作电压过大或过小严禁启动,该温度控制装置以声光的形式报警。采用单片机实现的直冷式电冰箱温度控制装置不仅容易实现,而且其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传感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A/D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时钟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数码管显示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按键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单片机芯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蜂鸣器报警电路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复位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1中:1.传感器电路,2.A/D转换电路,3.单片机最小系统,4.时钟电路,5.按键控制电路,6.复位电路,7.电源电路,8.蜂鸣器报警电路,9.数码管显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3和电源电路7,单片机最小系统3分别与A/D转换电路2、时钟电路4、按键控制电路5、复位电路6、蜂鸣器报警电路8和数码管显示电路9相连接,A/D转换电路2与传感器电路1相连接,电源电路7分别与传感器电路1、A/D转换电路2、单片机最小系统3、时钟电路4、按键控制电路5、复位电路6、蜂鸣器报警电路8和数码管显示电路9相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传感器电路1,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芯片U1采用op07运算放大器,第一芯片U1的第1脚接+5V电源,第一芯片U1的第2脚接-5V电源,第一芯片U1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二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芯片U1的反相输入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和第一器件RT1的一端,第一器件RT1为温度传感器Pt100,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5V电源,第一器件RT1的另一端、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和第二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均接A/D转换电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61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