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8245.9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钢;陈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冠中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40 | 分类号: | E04D3/40;E04D3/35;E04D13/04;B32B27/12;B32B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261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板部 外墙 横向板部 覆盖板 墙面覆盖板 向下延伸 外墙面 保温装饰构件 内端部 女儿墙 下端部 侧面 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 内墙面 外端部 延伸 粘贴 保温 屋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用于粘贴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有的女儿墙上从而对建筑物进行保温和装饰,包括:外墙面覆盖板;顶墙面覆盖板;以及内墙面覆盖板,其中,外墙面覆盖板与顶墙面覆盖板为一体成型,外墙面覆盖板具有:第一纵向板部,从顶墙面覆盖板的外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一侧面相对应;第一横向板部,从第一纵向板部的下端部向内侧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一底面相对应;第二纵向板部,从第一横向板部的内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二侧面相对应;第二横向板部,从第一纵向板部的下端部向内侧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二底面相对应;以及第三纵向板部,从第二横向板部的内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三侧面相对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墙面保温装饰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
背景技术
女儿墙是设置在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用于维护安全、防止屋顶雨水漫流。女儿墙通常高度较低,其外墙面部的上部向外凸起并呈阶梯状,内墙面部则呈平面状。
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建筑物的外部通常会粘贴保温层。通常做法是将整块的保温片材裁剪成与建筑物外部相适应的形状及大小,然后依次粘贴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上。
由于建筑物的外墙面长时间承受雨水及日照,因此保温片材之间的粘合剂容易老化,使得雨水侵入保温层和墙面之间,进一步使保温材料层与墙面之间的粘合剂老化,最终导致保温层剥落。另外,在雨水和日照的影响下,保温片材自身也容易发生老化,导致失去保温效果。由于这样的保温层使用寿命较短,建筑物管理方需要经常对保温层进行更换维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对于粘贴在女儿墙上的保温层,由于需要与外墙面部的阶梯状外形配合,因此保温层也不得不切割为多个长条并在阶梯状的转角处进行粘合。一方面,这样的切割、拼接的方式将导致粘合线更长、雨水更容易侵入,使得上述易剥落、易老化的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保温层的安装施工过程中,切割保温片材的操作必然会产生边角料和碎屑,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又容易污染环境,同时还会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用于粘贴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有的女儿墙上从而对建筑物进行保温和装饰,女儿墙具有向外凸起并且呈两级阶梯状的外墙面部、和该外墙面相对的内墙面部以及位于外墙面部和内墙面部顶端的顶墙面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面覆盖板,用于粘贴在外墙面部上;顶墙面覆盖板,用于粘贴在顶墙面部上;以及内墙面覆盖板,用于粘贴在内墙面部的上部墙面上,其中,外墙面覆盖板与顶墙面覆盖板为一体成型,外墙面覆盖板具有:第一纵向板部,从顶墙面覆盖板的外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一侧面相对应;第一横向板部,从第一纵向板部的下端部向内侧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一底面相对应;第二纵向板部,从第一横向板部的内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二侧面相对应;第二横向板部,从第一纵向板部的下端部向内侧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二底面相对应;以及第三纵向板部,从第二横向板部的内端部向下延伸,与外墙面的第三侧面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外墙面覆盖板还具有:第一引水凸条,沿着第一纵向板部以及第一横向板部的连接线设置在第一纵向板部的下端部;以及第二引水凸条,沿着第二纵向板部以及第二横向板部的连接线设置在第二纵向板部的下端部。引水凸条也称为“鹰嘴”,用于引导雨水的流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引水凸条及第二引水凸条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第一引水凸条的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与第一纵向板部的外侧面相齐平,第二引水凸条的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与第二纵向板部的外侧面相齐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女儿墙保温装饰构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引水凸条的斜边所在面与第一纵向板部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坡度,第二引水凸条的斜边所在面与第二纵向板部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冠中涂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冠中涂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8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 下一篇:新型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