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建筑材料的中脊与收边配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8889.8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0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华明 |
主分类号: | E04B7/06 | 分类号: | E04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建筑材料 配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建筑材料的中脊与收边配件。
背景技术
金属建材的建筑物在搭建完后,会造成金属建筑物内部渗漏雨水,使用起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建筑材料的中脊与收边配件,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建筑材料的中脊与收边配件,包括:辅助配件,为一体成型制成,所述辅助配件设第一表面,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或两侧设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形成夹角,使第二表面形成向下延伸状,所述第二表面设多个槽部,配合金属建材的峰部数量而定,可通过所述辅助配件作为结合媒介;金属建筑物逐一搭建,并于屋顶两侧金属建材面的最顶端形成中脊间隙,于中脊间隙两侧的屋顶两侧金属建材面与中脊接触处,分别铺设一辅助配件,使辅助配件的第一表面贴触于金属建材面的表面或峰部表面,并使辅助配件的第二表面的槽部配合金属建材面的槽部,使第二表面的末端得以贴触于金属建材面的槽部表面,形成覆盖状态,将中脊盖合于屋顶两侧的金属建材面所形成的中脊间隙上方,使中脊表面贴触于辅助配件的第一表面,并使中脊末端的弯折面紧扣于辅助配件的第二表面的部分范围,通过栓设元件自中脊的表面往下栓设并穿过所述辅助配件的第一表面,分别与屋顶两侧金属建材面栓固结合成一体。
所述辅助配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使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向下延伸状,所述第二表面的槽部形状或数量,配合金属建材的峰部数量而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确实具备提升金属建筑物的美感与防止风雨侵入屋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视图。
图3是图1或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前的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中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中脊结合的视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中脊结合的视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与收边结合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还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建筑材料的中脊与收边配件,如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中脊与收边配件,包括:辅助配件1,为利用冲床加工一体成型制成,所述辅助配件1设第一表面10,所述第一表面可为平面状,所述第一表面10的一侧或两侧设第二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使所述第二表面11形成一定角度的向下延伸状,所述第二表面设多个槽部12,所述槽部的形状或数量,配合金属建材的峰部(如五沟状或四沟状的金属建材)数量而定,因此,非被限定,而为弹性设计。
如图5~8,当金属建筑物2逐一搭建,并于屋顶两侧的金属建材面20、21的最顶端形成中脊间隙22,此时,即必须利用一中脊3以盖合于屋顶两侧的金属建材面20、21所形成的中脊间隙22,施工者可于中脊间隙22两侧的金属建材面20、21与中脊3接触处,先分别铺设一辅助配件1(如图5及6),使各辅助配件1的第一表面10分别贴触于金属建材面20、21的表面或峰部200、210表面适当地方,并使各辅助配件1的第二表面11的槽部12分别配合金属建材面20、21的槽部201、211,使第二表面11的末端得以分别贴触于金属建材面20、21的槽部201、211表面,形成覆盖状态(如图6),此时,再将中脊3盖合于屋顶两侧的金属建材面20、21所形成的中脊间隙22上方,使中脊3的表面30分别贴触于辅助配件1的第一表面10,并使中脊3末端两侧的弯折面31分别紧扣于辅助配件1的第二表面11的部分范围,再通过栓设元件4自中脊3的表面30往下栓设并穿过所述辅助配件1的第一表面10,再分别与金属建材面20、21栓固结合成一体。如此,于建筑物施工过程,于金属建材与中脊结合前,可通过所述辅助配件作为结合媒介,使中脊与金属建材呈现紧密结合,不留缝隙,提升金属建材与中脊或收边的结合美感,并可降低风、雨侵入建筑物内部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华明,未经冯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8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阳光房屋顶的梁组合结构
- 下一篇:龙骨的延边连接件和造型卡式吊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