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0805.4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0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丰 |
主分类号: | B60N2/80 | 分类号: | B60N2/80;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交通工具 座椅 多功能 装卸 模块化 靠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靠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
背景技术
靠枕,是一种用来调节人体与座位的接触形式以获得更舒适的角度来减轻疲劳的工具,形状可自由设计(多为方形、圆形、圆形),构成材料选材广泛(棉花、尼龙或麻料等均可)。
交通工具座椅靠枕是靠枕的一种,一个安全可靠的的靠枕可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一个安全可靠的的靠枕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能够吸收部分冲击力、按照人体工学设计、防菌抗螨、耐脏耐磨等。
使用交通工具座椅靠枕可以使驾驶者头部调整15-20度,避免颈静脉的压迫,减缓疲劳,有利于安全驾驶。有数据显示,即使车速只有10km/h,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加速与减速的力量全部挤压在人脆弱的颈部,如果得不到汽车颈枕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颈部很容易受伤。26%的追尾事故中,驾乘人员的头部或颈部会受伤,且在同等条件下,使用质量良好颈枕比使用劣质颈枕的驾乘人员在追尾事故中颈部损伤概率降低24%。
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主要针对司机座椅设计和生产,普通乘客难以享受交通工具座椅靠枕带来的安全保护和舒适享受。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一是枕体凸兀,结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学,使用者头部容易左右摇摆;
二是功能单一,仅有保护头颈部单一功能,或者兼具简单的储物功能;
三是主要针对司机座椅设计和生产,未能满足广大普通乘客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结构设计合理,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普通乘客可以享受交通工具座椅靠枕带来的安全保护和舒适体验,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包括靠枕、支架、外壳和骨架,靠枕或外壳内部设置有安装有多个组件的骨架,外壳通过支架与靠枕相连,靠枕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所述的骨架为聚氯乙烯骨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靠枕为可弯曲的海绵体,靠枕厚度为10mm-10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为伸缩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上还设置有固定器,兼具固定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骨架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卡槽内设置有电池组件、传感组件、定位组件、震动组件和声音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既可以保护使用者头颈部,也可以使身体避免左右倾倒;
再者,功能丰富,基础功能为提供依靠保护头部,结合软件可以提供智能到站提醒服务及其他服务,其中到站提醒将以震动和声音方式提醒;
第三,主要针对普通乘客座椅设计和生产,能够满足广大普通乘客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通勤范围;
第四,安装方便快捷,合理利用空间,整体协调美观;
第五,结合软件可以对个人行程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可以查询车辆班次等服务信息;
第六,结合软件可以与同程旅客一对一交流互动或者加入群组互帮互助;
第七,结合软件可以帮助客运公司及乘务人员对车辆和旅客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伸展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收缩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与骨架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靠枕弯曲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10,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多功能可装卸模块化靠枕,包括靠枕1、支架2、外壳3和骨架4,靠枕1或外壳3内部设置有安装有多个组件的骨架4,外壳3通过支架2与靠枕1相连,靠枕1设置在支架2的一侧;所述的骨架4为聚氯乙烯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丰,未经陈晓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0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