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2914.X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1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拴提;姚瑞祺;王锋;韩东锋;高敏;周博;张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712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茱萸 二氧化碳 脱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
背景技术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不仅含有大量的药用成分,广泛用于制药业,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有机物、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果酸以及矿物质成分等,可制成各种各样的加工品和保健品, 开发潜力很大。随着山茱萸的大面积种植栽培,山茱萸的加工已成为我国大秦岭山区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山茱萸口味酸、涩,必须要进行人工脱涩方可进行食用或进行后期加工。
所谓脱涩就是将可溶性单宁变为不溶性单宁。脱涩后的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但一经脱涩,果实易褐变,外观品质下降,不耐贮运。常见的果实脱涩可通过二氧化碳、乙醇、热水和冰冻等途径脱涩。乙醇、热水、软化和冰冻等途径的脱涩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果实与水、氧气等物质接触,更易发生褐变,外观品质进一步下降。因此,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是二氧化碳脱涩技术。二氧化碳脱涩原理:果实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密闭容器中,处于无氧环境。在缺氧条件下,果实分子间因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然后再由果实中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变成乙醛,乙醛和可溶性单宁发生反应,使单宁变成不溶性树脂状物质,而使果实失去涩味。
目前,生产上的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方法是在大型聚乙烯气帐,或大型金属容器中,放入装有果实的木箱,然后通过气泵向密封气帐或金属容器中缓慢送入二氧化碳气体。该脱涩方法存在较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无法确保二氧化碳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无法调节二氧化碳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参数,山茱萸脱涩效果无法量化,脱涩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脱涩效果欠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上端设有罐盖,罐盖上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罐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二氧化碳钢瓶连接,罐体内设有隔板,隔板设置在罐体的下部,隔板上设有通气孔,罐体外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电热棒,电热棒与温控装置连接。
优选地,上述罐体设置在支架上。
优选地,上述罐盖与罐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上述罐体、罐盖、支架、隔板和夹层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罐体内盛放山茱萸,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罐体,通过进气口和排气口调节罐体内二氧化碳的压力,通过夹层对罐体进行加热,使二氧化碳处于恒定的工作状态;脱涩后的山茱萸颜色鲜红,口感增强,长期存储也不会改变色泽和品质,与传统的石灰脱涩、酒精脱涩等比较,无化学物质残留,脱涩效果明显改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可根据山茱萸的品种、立地条件、成熟度等条件设置二氧化碳工作程序,克服了人工凭感觉输入二氧化碳量的盲目性,减少了人工保温、保压方法的工作量,安全快捷,高效、经济,成本低廉,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
图中,1.罐体,2.罐盖,3.支架,4.夹层,5.隔板,6.进气口,7. 排气口,8.温控装置,9.压力表,10.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山茱萸二氧化碳脱涩装置,参见图1,包括罐体1,罐体1 的下端设有进气口6和排气口7,进气口6与二氧化碳钢瓶连接,罐体1内设有隔板5,隔板5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隔板5上设有通气孔,罐体1外设有夹层4,夹层4内设有电热棒,电热棒与温控装置 8连接,罐体1的上端设有罐盖2,罐盖2上设有压力表9和温度计 10。
为了结构稳定,优选罐体1设置在支架3上。
为了保证气密性,所述罐盖2与罐体1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为了防止山茱萸脱涩过程中发生褐变,影响品质,优选罐体1、罐盖2、支架3、隔板5、夹层4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施例中,电热棒与380V交流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2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的民用食品脱水机
- 下一篇:一种果蔬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的去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