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3424.1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0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堂;李海锋;张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5/00 | 分类号: | G0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7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压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列车的不断提速,高速运行引起的特殊空气动力学效应进一步受到重视,列车进出隧道或会车时,过强的压力波导致车厢内压力波动大,致使乘客舒适性降低,出现耳鸣等现象。压力波控制器就是用于检测列车进出隧道或会车时车体内外空气压力的变化,及时的处理并给出响应,可以关闭车体与外界联通的阀门,从而避免空气压力波动对车厢内造成影响,提高客室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采用1个或2个传感器监测车辆内外气压变化。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如果气压传感器损坏,压力波控制器将不能实现对应侧的气压检测的功能,且组成器件较多,连接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强检测可靠性的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波控制器、设置在车体两侧的车外气压检测口,还包括多个气压传感器、用于将车体两侧的所述车外气压检测口混合后分别与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连通的气路转接接口,所述车外气压检测口与所述气路转接接口气路连接,所述气路转接接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气路连接,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压力波控制器电路连接。
进一步,包括有两个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气路转接接口包括第一气路三通接头、第二气路三通接头,所述第一气路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头与第二气路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头相互对接,所述第一气路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车体两侧的所述车外气压检测口连接,所述第二气路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两个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气路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两个所述气压传感器的LOW端气路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气压传感器的HIGH端分别与第三气路三通接头的两个接头气路连接,所述第三气路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头与储气罐气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储气罐与车内气压检测口气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压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压力波控制器的PCB板上。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气压传感器以及气路转接接口,无论哪个气压传感器损坏,均能检测车厢两侧的气压波动,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装置的冗余性和可靠性。通过气压传感器固定PCB板上,能够减少安装空间,简化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波控制器1、车外气压检测口2、气压传感器3、气路转接接口4、第一气路三通接头41、第二气路三通接头42、储气罐5、车内气压检测口6、第三气路三通接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内及车外压力变动情况,在全列车的不同位置需要设置多个压力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中,在轨道车辆两个头车设置。
轨道车辆压力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压力波控制器1、设置在车体两侧的车外气压检测口2、多个气压传感器3、气路转接接口4、储气罐5、车内气压检测口6。
当气压传感器3检测到气压波动时,压力波控制器1给出指令,使对应的保护阀动作,避免车厢内部出现气压波动造成人耳感觉不舒适。
两个车外气压检测口2分别通过连接气管与气路转接接口4连接,多个气压传感器3分别通过连接气管与气路转接接口4连接,多个气压传感器3与压力波控制器1电路连接。气路转接接口4用于将车体两侧的车外气压检测口2混合后分别与多个气压传感器3连通,使得每个气压传感器3均能够检测车厢内外气压变化,并且无论哪个气压传感器3损坏,均能检测车厢两侧的气压波动,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装置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3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