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延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7934.6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范士俊;郭富;丁健雄;杨彪;夏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延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式延时机构,属于机械装备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冲压零件生产行业,相当一部分零件需要多工序加工完成,二次拉延和上翻边成型都是常用的冲压加工工艺。这种冲压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多在下模座部分设置下压料板压料,机床滑块上行时带动凹模上行,下压料板在氮气弹簧的作用力下,失去凹模约束力同时上行,此时,零件在凹模内部的压料板的作用下没有脱离下模,下压板上行过程会导致零件变形。为了解决零件变形问题,在传统模具结构中解决办法为,使用气缸或延时氮气弹簧作为下压料板的弹性元件,整个模具冲压既有电动信号又有气动连接信号控制,需要调整多种信号配合机床的频次,传统模具采用气动工作时需要使用气路和电路两种信号同时配合控制,人工匹配气路信号和机床的频次,气路力源与厂区及设备相关,气压出现波动时就不能保证生产的流畅性;如使用延时氮气弹簧,连接气路后,不仅需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而且采购维修维护成本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延时机构,上模板下方连接的凸轮和限位缓冲柱,通过凸轮的旋转控制下压料板的静止或运动,同时通过凸轮一侧的传感器检测凸轮位置,冲压零件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匹配调试,减少安装时间,增加模具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冲压频次,节省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式延时机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压料板Ⅰ和下压料板,下模板上设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上端面与下压料板连接,下压料板上方设有上压料板Ⅰ,上压料板I与上模板之间连接有限位螺栓、导向组件和螺线弹簧,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有凸轮传感限位机构,凸轮传感限位机构位于上压料板I一侧,凸轮传感限位机构通过氮气弹簧与上模板连接。
所述的凸轮传感限位机构由凸轮轴杆、上压料板Ⅱ、凸轮、传感器组件、限位缓冲柱Ⅰ和限位缓冲柱Ⅱ组成,限位缓冲柱Ⅰ一端与上模板连接固定,限位缓冲柱Ⅰ下方设有上压料板Ⅱ,氮气弹簧下端面与上压料板Ⅱ连接,凸轮轴杆与上压料板Ⅱ连接,限位缓冲柱Ⅱ与凸轮外缘接触,上压料板Ⅱ位于凸轮一侧,上压料板Ⅱ上连接有传感器组件。
所述的限位缓冲柱Ⅰ和限位缓冲柱Ⅱ之间有轴间距,限位缓冲柱Ⅰ长度大于限位缓冲柱Ⅱ长度。
所述的限位螺栓、导向组件和螺线弹簧轴线平行。
所述的上压料板Ⅱ上端面设有通孔,通孔位置与限位缓冲柱Ⅰ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这种设计的模具在冲压过程自动化,不需要人工匹配调试;减少了安装时间,增加了模具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冲压频次,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械延时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凸轮,2-凸轮轴杆,3-传感器组件,4-下模板,5-限位缓冲柱Ⅰ,6-限位缓冲柱Ⅱ,7-螺线弹簧,8-导向组件,9-上模板,10-限位螺栓,11-上压料板Ⅰ,12-下压料板,13-氮气弹簧,14-上压料板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机械式延时机构,包括上模板9、下模板4、上压料板Ⅰ11和下压料板12,下模板4上设有氮气弹簧13,氮气弹簧13上端面与下压料板12连接,下压料板12上方设有上压料板Ⅰ11,上压料板Ⅰ11与上模板9之间连接有限位螺栓10、导向组件8和螺线弹簧7,上模板9和下模板4之间设有凸轮传感限位机构,凸轮传感限位机构位于上压料板Ⅰ11一侧,凸轮传感限位机构通过氮气弹簧13与上模板9连接。
所述的凸轮传感限位机构由凸轮轴杆2、上压料板Ⅱ14、凸轮1、传感器组件3、限位缓冲柱Ⅰ5和限位缓冲柱Ⅱ6组成,限位缓冲柱Ⅰ5一端与上模板9连接固定,限位缓冲柱Ⅰ5下方设有上压料板Ⅱ14,氮气弹簧13下端面与上压料板Ⅱ14连接,凸轮轴杆2与上压料板Ⅱ14连接,限位缓冲柱Ⅱ6与凸轮1外缘接触,上压料板Ⅱ位于凸轮1一侧,上压料板Ⅱ14上连接有传感器组件3。
所述的限位缓冲柱Ⅰ5和限位缓冲柱Ⅱ6之间有轴间距,限位缓冲柱Ⅰ5长度大于限位缓冲柱Ⅱ6长度。
所述的限位螺栓10、导向组件8和螺线弹簧7轴线平行。
所述的上压料板Ⅱ14上端面设有通孔,通孔位置与限位缓冲柱Ⅰ5位置对应。在运动过程中,限位缓冲柱Ⅰ5向下运动,通过通孔与凸轮1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7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铝合金铝板折弯冲侧孔复合模具
- 下一篇:一种弹鼓盖下料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