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8221.1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中亿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18 | 分类号: | E05B83/18;E05B81/06;E05B81/14;E05B8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史慧敏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尾门锁普遍采用两种锁合方式:
其一为机械锁体外部增加电动驱动模块,并使用连杆连接解锁操纵杆实现电动解锁,此结构虽然简单,但体积较大,会占用一定的尾门空间,且机械锁体与电动驱动模块外部采用连杆连接,解锁中易发生卡死、松脱等故障,进而导致锁体解锁失效;
其二为将机械锁体与电机驱动模块融合,通过内部传动模块实现解锁动作,此类锁体采用一体化设计,在锁体内部增加多个传动模块以实现解锁动力的转换,但此类锁体内部结构复杂,传动部件多,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鉴于以上所述,现需要一种一种汽车尾门锁,不仅传动可靠度高,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和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锁,不仅传动可靠度高,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棘爪和锁钩,所述棘爪的下部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棘爪下端一侧设有所述锁钩,且所述棘爪与所述锁钩活动相接,所述锁钩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棘爪上端的一侧设有电机和蜗杆,所述蜗杆的外围与所述棘爪的上端相接,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杆通过螺旋齿轮相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活动相接,且所述蜗杆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棘爪本体的下端一侧设有凹槽,所述锁钩的轮廓为C型,所述锁钩的中部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锁钩的上端嵌入所述棘爪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棘爪和所述锁钩的铰接处设有扭转弹簧。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设有挡凸,所述蜗杆的挡凸一侧设有所述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蜗杆的挡凸相互格挡。
优选的,所述蜗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部设有逃生摇臂,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棘爪拨杆,所述棘爪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棘爪的一侧,所述棘爪拨杆的下端与所述棘爪活动相接,所述棘爪的上端与所述逃生摇臂相接。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上端与所述逃生摇臂间设有插轴,所述棘爪的上端与所述逃生摇臂通过插轴相接,所述插轴与所述壳体铰接。
优选的,所述插轴上套设有扭转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较于传统采用多个传动模块实现解锁动力的传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棘爪拨动锁钩实现解锁,不仅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2)较于传统的电动驱动模块和机械锁体的分离式设计,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设计,大大减小了装置体积。
(3)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棘爪拨动锁钩实现解锁,解锁动力传动过程简单,大大提高了装置的解锁可靠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2、棘爪;3、锁钩;4、蜗杆;5、电机;6、复位弹簧;7、逃生摇臂;8、棘爪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棘爪2和锁钩3,棘爪2的下部与壳体1铰接,棘爪2下端一侧设有锁钩3,且棘爪2与锁钩3活动相接,锁钩3与壳体1铰接,棘爪2上端的一侧设有电机5和蜗杆4,蜗杆4的外围与棘爪2的上端相接,蜗杆4的一端与电机5的驱动杆通过螺旋齿轮相接,蜗杆4的另一端与壳体1活动相接,蜗杆4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电机5转动通过螺旋齿轮驱动蜗杆4沿水平方向移动,蜗杆4带动棘爪2转动,棘爪2再带动锁钩3转动进而实现解锁;
其中,棘爪2本体的下端一侧设有凹槽,锁钩3的轮廓为C型,锁钩3的中部与壳体1铰接,锁钩3的上端嵌入棘爪2的凹槽内,通过锁钩3的C型凹腔可实现锁紧,棘爪2的凹槽可将锁钩3限位,确保锁钩3的定向移动;棘爪2的铰接处和锁钩3的铰接处设有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可将棘爪2和锁钩3复位;
其中,蜗杆4的一端设有挡凸,蜗杆4的挡凸一侧设有棘爪2,棘爪2与蜗杆4的挡凸相互格挡,蜗杆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6,通过复位弹簧6可将蜗杆复位,且蜗杆4复位不会联动棘爪2,确保棘爪2稳定性,从而提高锁紧的可靠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中亿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中亿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8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