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粘度胶黏剂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1185.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6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尤新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昊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赵霞 |
地址: | 201508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粘度 胶黏剂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用反应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高粘度胶黏剂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生产胶水的主要物料是胶黏剂,就是把普通填料和助剂混合在反应釜内进行混合搅拌以改变它的一些性状,最后再掺杂一定比例的水即可制成胶水,然而现有生产胶黏剂的反应釜的搅拌器一般为锚式或框式的,在搅拌过程中随着物料粘度的增高,反应釜内可被正常搅拌的物料也随之减小,距桨叶稍远的物料就会出现停滞不动,很容易出现釜内物料黏贴在反应釜内壁上不易脱落、后期反应釜清洗难度增大,或沉积在釜底造成物料混合部均匀;另外在高粘度胶黏剂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内会产生大量泡沫,而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反应釜内的液位情况,液位过高会发生泡沫沸釜现象,而现有的反应釜需要人工监视反应釜内的液位,由于大量泡沫产生导致经常看不清液位,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传统反应釜无法实时监测釜内物料的温度并进行相应调节,使得物料的搅拌效率不高,满足不了现代化流水线的高效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生产高粘度胶黏剂的反应釜,其搅拌效率高,搅拌更均匀,且具有液位报警功能和温度调节功能,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产高粘度胶黏剂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轴和电机,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顶端与釜体上方固定的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的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外层,所述内层、外层之间设有容纳水的空腔,空腔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翅,搅拌翅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振子,所述釜体的上方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与超声波振子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多片宽叶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翅与宽叶搅拌叶片之间设有水平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两端通过抱箍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与釜体内层接触,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搅拌翅上方,所述釜体的上方安装有报警用喇叭,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喇叭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翅至少设有4组,且每组搅拌翅上均设有超声波振子。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块刮板上还设有多个穿孔。为了减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节能目的,在刮板上设置穿孔,减小了刮板在旋转中进行刮壁时遇到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穿孔为圆孔、方孔或椭圆孔,所述穿孔至少设有5组,且对称分布在刮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通过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可实现智能控温,省去人工调温的麻烦。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该反应釜通过刮板、宽叶搅拌叶片与搅拌翅的设计,使得搅拌过程更加迅速,其中刮板使得搅拌过程中粘附在釜体内壁上的物料能够被及时刮下继续参与反应,不损失物料,通过超声波振子和宽叶搅拌叶片的设计,使得物料在搅拌过程中能够在超声波和底部搅拌叶片的双重作用下混合的更加均匀;另外空腔内不断循环的热水可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得物料搅拌与反应效率更高,当液位过高使物料接触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与喇叭的电路导通,喇叭发出鸣声进行报警,提醒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紧急措施防止费釜。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釜体;2、搅拌轴;3、电机;4、进料口;5、出料口;6、空腔;7、进水口;8、出水口;9、搅拌翅;10、超声波振子;11、超声波发生器;12、宽叶搅拌叶片;13、搅拌桨;14、抱箍;15、支架;16、刮板;17、穿孔;18、温度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20、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昊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昊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1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