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有载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1911.2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9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帆;李强;李全建;马兆国;许可新;刘振虎;杨斌;刘涛;梁萌;朱先振;赵联政;宗慧芳;朱大勇;梁波;马灿;郭光成;刘心杨;田中伟;李正刚;马平;李显达;颜大智;王薇;高文祥;闫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负荷 不平衡 自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有载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配网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由检修人员从智能配网监控平台上查询配网各台区的电流值(负荷),当发现负荷不平衡时,先切除负荷(停电),然后人工登杆作业,拆除负荷引下线的原有接头并搭接到负荷较轻的另外一相,最后恢复供电。
这种工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①需要切除负荷,给电网造成负荷损失,并影响供电服务质量,对用户的正常用电和生活造成了不便。
②人工登杆作业,费时费力,有高空坠落等风险。
③若存在平行、邻近、交叉跨越、同杆架设线路,可能会发生人员误碰触电和感应电伤人事故。
④需要人工查看监控平台,效率低下,存在人为因素造成差错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采集装置所在位置的三相相电压、计算三相相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根据该电压差值是否超过设定阈值作为“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判断依据,从而自动将所控制的配网负荷从负荷较重一相切换到负荷较轻一相的自动有载调节装置,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有载调节装置,包括三相相电压采集变送器,三相输出控制开关、自动控制电路、遥控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整流电源;所述三相相电压采集变送器用于采集本装置所在位置的三相相电压,并通过变换以通讯协议或其他电量变换的形式将三相相电压值传送给自动控制电路,所述三相输出控制开关用于操纵负荷分别接入到A相、B相或C相上去,所述遥控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包括遥控器、遥控接受电路,通过人工操作遥控器控制遥控接受电路与自动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将用户负荷接入某一相,所述整流电源用于将三相高压交流电转换为单相低压直流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液晶显示屏及其他辅助电路,其他辅助电路通过人机交互信号输出与自动控制电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相输出控制开关包括交流接触器、磁保持继电器或其他使用低压小电流控制高压大电流的开关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片机、DSP/DSC、PLC、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或其他自动控制电路,以及配套的控制软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讯协议包括 MODBUS-RTU协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他电量变换包括将AC 0-250V 线性变换为DC 0-5V的形式。
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有载调节装置的操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自动控制电路接收到三相相电压采集变送器传送过来的三相相电压值以后,首先通过比较找出三相相电压的最大值所在相与最小值所在相,然后计算相电压最大差值△U=相电压最大值Umax-相电压最小值Umin,并与设定的阈值比较,若相电压最大差值△U超过阈值,且负荷所在相就是电压最低相,则视为负荷所在相的负荷过重,控制电路将进入一个随机倒计时机制,待随机倒计时结束后,若相电压最大差值△U一直没有回归到阈值以下,则视为负荷所在相的负荷持续过重,此时控制电路通过操纵三相输出控制开关,将所控制的负荷切换到当前电压最高的一相上去,操作完成。
所述随机倒计时机制是指当检测到相电压最大差值△U超过阈值时,控制电路首先从10.0s~599.9s当中随机抽取一个时间进行倒计时,此时控制电路将持续从三相相电压采集变送装置中获取三相相电压,检测相电压最大差值△U。在倒计时回到0以前,一旦相电压最大差值△U恢复到阈值设定范围以内,即视为负荷过重状态得到了有效缓解,控制电路将自动退出倒计时状态,装置不动作,只有当倒计时状态从开始到0,相电压最大差值△U一直持续超过阈值,则倒计时结束后,装置才会自动将其所控制的负荷切换到当前电压最高负荷较轻的那一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1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支架
- 下一篇:模块化变流储能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PCS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