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2302.9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2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张琨健;张延祥;周东钊;赖茂椿;陈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林云娇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机械 连接 新型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用于两段钢筋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钢筋机械连接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螺纹连接,二是套筒挤压连接。其中螺纹连接又分为滚扎直螺纹连接、墩粗直螺纹连接和冷轧锥螺纹连接、普通锥螺纹连接。套筒挤压连接则分为径向挤压连接和轴向挤压连接。以下进行各种能够机械连接的缺点分析:
1、套筒挤压连接由于设备笨重,工人劳动强度大,设备保养不好易产生漏油污染钢筋,影响效力正常发挥,给使用维修带来不便,连接速度不如螺纹连接,套筒较大,成本比螺纹连接高,故工地现场更常用的是螺纹连接。
2、然而螺纹连接也有其缺点,锥螺纹连接是用锥螺纹套丝机将钢筋端头先加工成锥螺纹,然后把带锥螺纹的套筒与待对接钢筋连接在一起。钢筋与套筒连接时必须施加一定的拧紧力矩才能保证连接质量,若工人一时疏忽拧不紧,钢筋受力后易产生滑脱,锥螺纹底径小于钢筋母材基圆直径,接头强度会被削弱,影响接头性能,在一般情况下,不采取特殊措施,接头性能等级只能达到B级。虽然锥螺纹连接对中性好,但对钢筋要求较严,钢筋不能弯曲或有马蹄形切口,否则易产生丝扣不全,给连接质量留下隐患。
3、墩粗直螺纹接头是先将钢筋的马蹄形端头切掉,再用钢筋镦头机将钢筋端头镦粗,用直螺纹套丝机将其切削成直螺纹,通过直螺纹套筒将待对接的钢筋连接在一起。镦粗直螺纹连接不仅工序繁锁,镦粗后的钢筋头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不经回火处理,会产生应力集中,延性降低,对改善接头受力是不利的。
4、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是克服了锥螺纹、镦粗直螺纹等技术的缺陷而新开发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基本原理是先将待连接钢筋端头表面纵、横肋剥落,然后滚轧成规整的直螺纹,再用相配套的带有内螺纹的套筒将两钢筋现对拧紧连接成一体。根据钢材形变强化的原理,钢筋上滚轧出的直螺纹强度大幅度提高,足以弥补剥肋所造成的强度损失,且延性好,能充分发挥钢筋母材的强度和延性。但由于人员的差异性,拧紧力度过大或者不足,或者钢筋丝头没有和套筒螺纹对中的情况下即进行拧紧,对接头的连接都是不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能最大限度降低不同安装人员造成最后产品质量的差异,提高钢筋与套筒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包括一套筒和两对接的钢筋,所述套筒包括两个对接主体及至少两锁合部件;任一所述对接主体具有一半圆突柱和两连接耳;所述半圆突柱的凹弧面与两钢筋的对接部的表面别设有凹凸纹路;两连接耳分别连接在所述半圆突柱的两侧;所述两对接主体对接后使两个半圆突柱围成一圆柱以将两钢筋的对接部卡紧,且所述连接耳两两叠合并分别通过一所述锁合部件锁附。
进一步的,所述锁合部件为螺丝螺母组件,任一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一锁孔,所述螺丝螺母组件穿设两个叠合的锁孔内锁紧以完成两个对接主体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纹路为水平且完全平行的凹凸纹路,且半圆突柱的凹弧面上的凹凸纹路与钢筋对接部表面上的凹凸纹路相互凹凸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纹路的纹路深度为1.5mm,纹路间距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采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制成,表面镀铬。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的对接部是由钢筋端头表面剥落纵、横肋之后加工成具有所述凹凸纹路的丝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现场接头安装工作更加简单而且便利,另外通过套筒来安装可以限度降低不同安装人员造成最后产品质量的差异,提高钢筋与套筒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的装配状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的装配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凹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的对接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的装配状态轴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2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屋面单元板、屋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