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2546.7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爱悯;陈栋;林仲可;徐晖;林焱;倪文飞;王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曾建芳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滑移 椎间融合器 上下叶片 侧叶 支撑框体 固定钉 复位 侧方 穿入 本实用新型 驱动 撑开组件 前后滑移 前后移动 上下端面 移动组件 移位问题 固定孔 病患 撑开 前移 治疗 轴向 伤痛 穿过 延伸 | ||
1.一种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框、撑叶和固定钉,本体框包括植入端和尾部端,植入端和尾部端之间通过前侧墙以及后侧墙连接形成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结构,尾部端设有与中空腔体联通的植骨孔,撑叶分布于本体框上下端面,撑叶具有与中空腔体联通的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本体框内滑动配合有驱动撑叶朝上下端面外扩的外撑结构、以及滑动配合有驱动两个撑叶分别朝前侧墙和后侧墙移动的复位移动结构,所述中空腔体包括位于本体框上下端面处的两个端口,上、下端面处的两个端口之间还分布有与撑叶配合的安装腔、与外撑结构配合的外撑轨道、与复位移动结构配合的复位移动轨道,所述撑叶与安装腔的左右内壁紧密配合,撑叶与安装腔的上下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撑叶靠近本体框尾部端的一侧设有侧叶,侧叶设有固定孔,位于上端面的侧叶固定孔中配合有朝后侧上方倾斜的固定钉,位于下端面的侧叶固定孔中配合有朝前侧下方倾斜的固定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结构包括外撑架,外撑架设有与外撑轨道滑移配合的导条,外撑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组抵接斜面,2组抵接斜面分别位于外撑架左侧端和外撑架右侧端,上下端面各自的2组抵接斜面均朝左侧端倾斜延伸,撑叶内端面设有相应的配合斜面,外撑架设有操作段,操作段与本体框的尾部端形成螺纹旋接配合,外撑架的抵接斜面随着操作段的螺纹正向移动而与配合斜面抵接驱动撑叶外撑移动形成撑叶外扩结构,所述复位移动结构包括复位支架,复位支架也设有与复位移动轨道配合的导条,复位支架上设有2组楔形块,2组楔形块上均设有楔形面,2组楔形面分别各自朝向后侧墙、前侧墙方向且均由左侧端向右侧端倾斜延伸,撑叶的内端面设有与各自的楔形面配合的斜面凸块,斜面凸块的斜面构成凸块配合面,凸块配合面与楔形面抵接配合,复位支架也设有与本体框的尾部端螺纹旋接的操作段,上下端面的两个撑叶通过楔形面随着该操作段的正向螺纹移动而与斜面凸块抵接驱动两个撑叶分别朝前侧墙、后侧墙方向移动形成撑叶复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支架和外撑架均呈中空框体结构,且复位支架和外撑架呈上下堆叠设置,所述复位移动轨道和外撑轨道呈上下分布且分别与复位支架的导条、外撑架的导条适配,所述外撑架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斜面设置在抵接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所述复位支架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面设置在楔形块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所述抵接块位于左右端部的楔形块所形成的空间之内,且抵接块距离楔形块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包括前端空隙、后端空隙、左侧面空隙和右侧面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架的后侧面设有安装孔,外撑架的操作段包括螺纹部和连接轴部,外撑架的连接轴部一端穿过外撑架的安装孔后经铆钉固定,外撑架的连接轴另一端与螺纹部一体连接,所述复位支架的后侧面也设有安装孔,复位支架的操作段包括螺纹部和连接轴部,复位支架的连接轴部一端穿过外撑架的安装孔后经铆钉固定,复位支架的连接轴另一端与复位支架的螺纹部一体连接,本体框的尾部端设有2个分别与外撑架的操作段、复位支架的操作段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移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叶还设有固定钉的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锁止钉,侧叶设有可供锁止钉容纳的锁止孔,锁止孔侧壁局部与固定孔联通,锁止钉一端穿过锁止孔经铆钉转动连接于侧叶上,锁止钉的侧边包括凸弧段和经挖切形成内凹弧段,内凹弧段与位于相邻的固定孔中的固定钉头部的侧边弧形面适配且该内凹弧段与固定钉头部的侧边弧形面之间形成间隙配合,锁止钉的凸弧段与固定钉头部的侧边弧形面形成紧密挤压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25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