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5973.0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0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2/00 | 分类号: | A63B22/00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117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 孤独症 儿童 手眼 协调 能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起病于儿童早期,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手部力度、控制力、协调性及灵活度不足,而且手眼配合的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现有的孤独症康复机构一般是定时的到特定场所并借助大型的装置对患病儿童进行平衡能力等的训练,通过使患病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协调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的协调能力进行提高,但是该类机构采用的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装置的体积较大、灵活性较差,无法随时随地的让患病儿童进行锻炼,另外,现有的训练装置一般是整体训练,对儿童的局部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则少之又少,因此,现有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为此,中国专利201387676Y号公开的名称为“一种人体潜能开发学具”给出一种解决方案,该学具由学具本体、拼卡、插板和几何体构成,所述学具本体设有用于放置拼卡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贯通有与插板截面大小相匹配的插槽,插板置于插槽内且延伸入凹槽;所述插板上设有几何形状的插孔,几何体分别放置于形状与其相匹配的插孔内。该学具的有益效果在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通过进行不同学具组件之间的多种组合,可以训练其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通过组合方式多样,从而对上述人群的身心潜能进行开发。但是该种学具结构较为复杂,组合样式繁多、操作繁琐,对于动脑的要求较高,对普通儿童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但是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来说,过多的动脑容易引起孤独症儿童的抵触和厌烦的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的心情烦躁,无法集中精力继续训练,该学具主要面向的人群为正常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没有考虑到孤独症患者的特殊性,因此,该种学具能否有效的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锻炼儿童手部小肌肉以及手眼配合稳定性的方式来解决现有装置灵活性差、操作繁琐、结构复杂,以及对孤独症儿童手部控制力和稳定性以及手眼配合协调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的一种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包括纵向重合且间隔一定距离并通过限位杆件固定的板形件,且位于底层的板形件上表面设置有间隔一定距离的几何状限位槽,位于上层的板形件的中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几何状限位槽的位置和形状均对应的几何状限位孔;以及横截面形状分别与几何状限位孔形状相同的柱形件,该柱形件竖向且可拆卸的插入在对应形状的限位孔和限位槽中。
所述板形件的数量设置为2-4个。
所述几何状限位槽和几何状限位孔以及柱形件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菱形。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使得孤独症儿童可用手指控制柱形件上端部,并将柱形件底部依次插入板形件对应形状的限位孔和限位槽中固定,只有在柱形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板形件上的几何状限位孔和几何状限位槽的形状相同以及位置纵向对应重合时,柱形件才能够顺利的插入并固定,利用该种方式使得孤独症儿童充分运用手部肌肉控制力和手眼相互配合完成训练;该装置中板形件的数量可根据训练情况依次增加进而提升柱形件插入的难度,从而逐步提升孤独症儿童对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及手眼配合的协调能力;且限位槽和限位孔以及柱形件横截面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形、矩形、三角形、菱形等,一方面提升训练的难度及多样性,另一方面多样的形状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兴趣,避免孤独症儿童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训练效果;本装置不但结构简单、灵活性强,而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同时通过该装置的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手部肌肉控制力、稳定性以及手眼配合的协调性,因此,该种训练装置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产生非常理想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 2 是附图1中上层板形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 是附图1中底层板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三幅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训练孤独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具体结构。所述装置包括位于底层的板形件1、位于上层的板形件2和用于连接板形件1和板形件2的限位杆件3,以及纵向垂直贯穿板形件2并插入板形件1上柱形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市中心医院,未经本溪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5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