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6829.9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2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陆海明;许永楠;王桃;王伟;杨曼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蓝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0 | 分类号: | H04N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器。
背景技术
有线电视网络将家家户户的机顶盒或者电视机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各个用户之间,用户与有线电视传输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地电位的不一致,会在电缆中产生地回路环流,造成电缆发热,设备损坏,严重时可能造成火灾,因此需要使用隔离器特别是同轴隔离器。隔离器可切断接地回路电流,防止事故发生。
现有的一种同轴隔离器包括正方体的隔离器本体,隔离器本体的三个侧面分别设有两个接头和一个负载,两个接头的轴线重合。负载与隔离器本体的侧面是完全的接触,当大功率信号长时间通过隔离器时,负载上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隔离器本体的外壳上会集中大量的内热,短时无法快速散去,会烧坏负载。但是关于同轴隔离器散热方面的研究很少。
专利微波隔离器(公告号CN204230395U),公开了一种微波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负载以及焊锡片,所述隔离器本体呈长方体状,隔离器的中间开设有容置腔,隔离器的一侧壁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底部为焊接部;所述负载及焊锡片均设置于开口槽内,所述焊锡片的下表面焊接固定于焊接部,所述负载焊接固定于焊锡片的上表面。该实用新型通过焊锡片实现负载与焊接部固焊接固定,焊接结构稳定,有利于负载的散热,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因为同轴隔离器与负载的接触面大,该实用新型的方法对同轴隔离器来说,散热效果的改进效果不明显。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使负载快速散热,避免负载烧坏的隔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器,使负载快速散热,避免负载烧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接头和负载,所述隔离器本体三个侧面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接头和所述负载,两个所述接头的轴线重合,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外壳设有附加外壳,所述附加外壳与所述负载的一侧面紧密接触。增加所述附加外壳,可以使所述负载的热量分别传到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外壳和所述附加外壳上,减轻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外壳的热量积累,另外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外壳上热量也可以转移到所述附加外壳上,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外壳热量的积累造成负载被烧坏。
优选的,所述负载与所述隔离器本体和所述附加外壳的接触面之间均设有紫铜片。所述紫铜片散热快,可以快速转移所述负载和所述隔离器本体产生的热量。
优选的,与所述隔离器本体接触的所述接头的端面设有若干导热孔和螺纹孔。所述接头与所述隔离器本体是通过螺丝将所述接头固定在所述隔离器本体上,与所述隔离器本体接触的所述接头的接触面是紧密接触所述隔离器本体的,影响所述隔离器的散热,所述散热孔可以加速所述隔离器本体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负载的长度小于与所述隔离器本体接触的一侧的侧面长度。所述隔离器本体一侧的侧面不全是与所述负载接触,有利于与所述负载接触的部分散热。
优选的,所述负载的个数为至少2个。在隔离器长时间通过大功率信号时,设有多个所述负载,可以使每个所述负载的功率小,既可以达到负载的作用,又可以使每个负载上产生的热量少。有利于保护所述负载同时不影响所述隔离器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负载表面设有若干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增加所述负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负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隔离器和负载的快速散热,同时避免负载被烧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分解图;
图4是接头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隔离器本体;2、接头;21、导热孔;22、螺纹孔;3、负载;31、凹槽;4、附加外壳;5、紫铜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1、接头2和负载3,隔离器本体1三个侧面分别设有两个接头2和一个负载3,两个接头2的轴线重合,负载3与隔离器本体1的一个侧面全部接触,散热不好容易烧坏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蓝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蓝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6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