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音二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698337.3 申请日: 2017-06-15
公开(公告)号: CN207182887U 公开(公告)日: 2018-04-03
发明(设计)人: 曹天立;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 芦淑艳
主分类号: G10D1/00 分类号: G10D1/00;G10D3/10;G10D3/04;G10D3/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28463 广东省中***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低音 二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乐器制作的领域,尤其是低音二胡。

背景技术

低音二胡是独具魅力的拉弦类民族乐器,音色接近人声,具很高情感渲染力,它既能表现深沉、凄婉的意境,也能声绘壮丽雄浑的气场。然而,低音二胡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一个伤痛。低音二胡在中国民族乐坛的舞台上已经消失了,1960年时,很多乐团乐队里还有老低胡,到1968年,民乐团队里已经看不见老低胡的踪影了,这个声部已被大提琴取代。低音二胡的音域和大提琴的D弦A弦一样,为何民乐团都不用呢,追究老低胡被淘汰的原因:一是,在把位高时,指位太宽,指速达不到乐速;二是,音色瓮声瓮气,没有颗粒感和清晰度;三是,灵敏度不够,没有张力没有穿透力,是走向淘汰的主因。此外,老低胡的高度是一米一五之----一米二六,这样的老低胡,常规高度的人是很难操控的。本申请的低音二胡,以不失民族传统的前提下解决了老低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声乐难以兼顾的弊端;低音二胡,低音沉浑、穿透灵动的声色及演奏轻巧自如的特性,达到既能合奏又能独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于乐器制作的领域,尤其是一种低音二胡,所述的低音二胡,包括,调音系统(0)、共振系统(00)、琴柱(10)及琴弓(14);所述的调音系统(0),位于琴头部(1)上;所述的共振系统(00),包括,内弦(15)、外弦(16)、下琴码(17)、蟒蛇皮(18)、琴筒(19)及琴底托(20);所述的低音二胡,设定内、外弦定音音高为低八度的 D-A;设定低音二胡总高≥850mm,设定低音二胡的琴筒(19),采用纵向的椭圆形或扁八角结构,纵横尺寸为≥146 mm×≥103 mm以提高琴弓(14)擦弦位高度;所述的上琴码(8)在千斤(9)以上、琴头部(1)以下的范围内的琴柱(10)上,作垂直的位置调整; 所述的内弦(15)及外弦(16)采用加粗的金属弦,内弦(15)及外弦(16)的直径分别为≤0.80 mm及0.55mm,比常规的二胡金属弦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在改革创新的大前提下秉承了民族乐器的传统风格。

二、结构简洁,操控灵活,摒弃了老式低胡傻大粗笨的形象。

三、音调沉稳浑厚、发音清晰灵敏,穿透有力,独奏合奏均宜。

四、填补民族乐队低音部的空白,宏扬民族乐器的魅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低音二胡,包括:马尾调节螺杆(01)、弓钩(02)、弓滑轮(04)、弓杆(07)及弓马尾(08);所述的弓滑轮(04),位于大母指与食指夹持的低音二胡弓子的弓根处;所述的弓滑轮(04),成为弓子直线运动时或进或退的唯一受力点及弓子通过弓马尾(08)擦内、外弦时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所述的弓滑轮(04),成为继人体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后的人工关节,形成低音二胡运弓动力的完整转向传递系统。

低音二胡,包括:调音系统(0)、共振系统(00)、琴柱(10)及琴弓(14)。

所述的调音系统(0),位于琴头部(1)上;所述的调音系统(0),包括,内弦微调挂弦轴(2)、外弦微调挂弦轴(3)、内弦微调扭(4)、内弦微调扭轴(5)、外弦微调扭轴(6)、外弦微调扭(7)、上琴码(8)及千斤(9)。

所述的共振系统(00),包括,内弦(15)、外弦(16)、下琴码(17)、蟒蛇皮(18)、琴筒(19)及琴底托(20)。

所述的琴弓(14),包括,弓毛调节螺杆(11)、弓毛钩(12)及弓毛(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音二胡,设定内、外弦定音音高为低八度的 D-A。

设定低音二胡总高≥850mm,比传统二胡高出50 mm。

设定低音二胡弦震长度,即千斤(9)与下琴码(17)间的距离为500mm-580mm,弦震长度由位于琴柱(10)上的千斤(9)所控制。

所述的低音二胡的琴筒(19)的筒体大于传统二胡,采用纵向的椭圆形或扁八角结构,以提高琴弓(14)擦弦位高度,使琴弓(14)推拉擦弦时达到最大的弦震荡。

设定琴筒(19)的长为≥150mm、蒙皮沿口的内高为≥146 mm、蒙皮沿口的内宽为103 mm-110mm、音窗扩音口的内高为≥126 mm、音窗扩音口的内宽为≥80mm、琴筒的前端壁厚≥5mm、琴筒的后端壁厚≥8mm。

所述的琴筒(19)的前端为琴膜蒙口,蒙口上设有拉紧的蟒蛇皮(18)。

所述的琴筒(19)的后端为扩音口,扩音口内,设有音窗。

所述的琴筒(19)内侧靠近琴柱后方的位置上设有混响凹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淑艳,未经芦淑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8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