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1876.8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才;胡兵;邱立运;魏进超;杨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尾部 风箱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
烧结机(1),设置在烧结机(1)台车下方的多个风箱(101),与风箱(101)连接的风箱支管(8),风箱支管(8)分别连接至第一主烟道(9)和/或第二主烟道(10);第一主烟道(9)的烟气下游端经由第一除尘器(17)连接至第一主抽风机(18)的进风口,第二主烟道(10)的烟气下游端经过第二除尘器(17a)连接至第二主抽风机(18a)的进风口,第一主抽风机(18)的出风口和第二主抽风机(18a)的出风口经过烟气净化系统(19)后连接至第一烟囱(20);
设置在烧结机(1)尾部的冷却机(2),冷却机(2)的上方风罩包括高温区(201)、中温区(202)及低温区(203),其中:在高温区(201)上设置第一引风罩(3),在第一引风罩(3)上设置第一余热锅炉(4);
烧结机(1)台车的下方设有n个风箱(101),每一个风箱与风箱支管(8)连接,其中检测出烧结机(1)的BRP点所对应的风箱为第m个风箱(101);
其中,n=15-42,和烧结机的长度是60-150米;
其特征在于:在烧结机(1)尾部的上方,即,与从第m个风箱至最后一个风箱即第n个风箱的区段相对应的烧结机上方,设有烟气循环罩(5),在冷却机(2)的上方的中温区(202)上方设有第二引风罩(6),从冷却机(2)的第二引风罩(6)上引出的烟气管路(L1)经由引风机(7)连通至烧结机(1)的烟气循环罩(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主烟道(9)的上游区段,沿着主烟道(9)的纵向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第一主烟道(9)的上游区段划分为次烟道上室(901)和次烟道下室(902),次烟道上室(901)的烟气下游端与第二余热锅炉(12)的烟气入口连接,第二余热锅炉(12)的烟气出口连接至次烟道下室(902);和/或
烧结机(1)台车下方的与第(m+1)个风箱至第n个风箱连接的风箱支管(8)上分别设有切换阀(16),烧结机下方的第(m+1)个风箱至第n个风箱的烟气出口通过各自风箱支管(8)上的切换阀(16)的切换而分别连通至次烟道上室(901)、次烟道下室(902)或第二烟气管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次烟道上室(901)烟气上游端的隔板(11)上设有第一电动蝶阀(13),在次烟道上室(901)烟气下游端的隔板(11)上设有第二电动蝶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次烟道下室(902)内设有第三电动蝶阀(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烧结机下方的第m个风箱至第n个风箱连接的每一个风箱支管(8)上设有烟气流量检测仪,和/或
所述第一主烟道(9)与第二主烟道(10)上均设有烟气温度检测仪。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烟道上室(901)上还设有污染物浓度检测仪;和/或
所述烟气循环罩(5)的顶部设有风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8-39;和/或
该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8-39;和/或
该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8-39;和/或
该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结尾部风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21-36;控制系统为远程智能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控制切换阀(16)的切换以及烟气流量检测仪、烟气温度检测仪、污染物浓度检测仪、第一电动蝶阀(13)、第二电动蝶阀(14)、第三电动蝶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18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