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276.5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会;李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代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柳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微生物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作为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生物,对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存在于土壤中,少部分的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层的底层,其中一部分可能具有致病性,当这部分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爆发的SARS、H5N1禽流感等,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及时、简便、准确的监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情况对保障人民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空气微生物的高效、全面的采样是空气微生物准确检测的前提。常用的空气微生物的采样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固体培养基的采样法和基于液体培养基的采样法。其中,固体培养基由于具有使用方便、便于微生物收集等优势,所以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空气微生物的收集较为普遍。但是,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空气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颗粒物质,这些大颗粒物质对于微生物的收集经常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现有技术往往采用通过滤膜过滤的方式将其去除,但是由于滤膜的使用寿命往往有限,需要经常进行更换,特别是在空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质的环境中进行采样时,由于颗粒物质很容易导致滤膜堵塞,所以这种方式不利于在含有大量颗粒物质的环境中进行长期微生物采样。
因此,目前十分有必要寻找一种可以去除空气中存在的大量颗粒物质的微生物采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该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可以将空气中存在的大颗粒物质(如粉尘)有效地去除,高效且高质量地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集,特别适用于在多颗粒或粉尘的环境中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该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包括圆柱筒、圆锥筒、上椎体和下筒体,所述圆柱筒的下端与所述圆锥筒的大端连接,所述上椎体的大端与所述下筒体的上端连接,且所述圆锥筒的小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椎体的小端连接;所述圆柱筒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下端与所述圆柱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内筒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部与所述内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与所述上椎体的小端连通;所述下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带有圆孔的载物板和放置在所述载物板上的固体培养皿。
优选地,所述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圆柱筒上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轴线与所述圆柱筒的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下筒体下部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位于所述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的外部的抽气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连接有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速为400-800mL/min。
优选地,所述圆锥筒的下部设置有颗粒收集器。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的上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内筒的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气孔的形状为长条形和/或圆孔状,所述通气孔的个数为4-10个。
优选地,所述下筒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凸槽,所述凸槽用于放置所述载物板。
优选地,所述凸槽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圆柱筒的下端与所述圆锥筒的大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椎体的大端与所述下筒体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旋风式颗粒收集原理,在装置的上部设置进气口,且进气口的轴向与圆柱筒的轴向相垂直,在抽真空装置形成的负压环境下,含有悬浮颗粒物的空气被导入圆柱筒内,且进入的空气在圆柱筒的内腔内做向下的螺旋运动,形成旋转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大颗粒撞击圆柱筒的内壁上,大颗粒与圆柱筒的内壁撞击后失去前进的能量从而落入颗粒收集器中。而微生物由于粒径很小,随着空气气流通过导流管进入下方的上椎体和下筒体,并且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气流中的微生物通过撞击,被固体微生物收集,从而实现了收集空气中微生物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可以将空气中存在的大颗粒物质(如粉尘)有效地去除,高效且高质量地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集,特别适用于在多颗粒或粉尘的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载物板上圆孔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圆柱筒 2圆锥筒
3上椎体 4下筒体
5进气口 6出气口
7内筒 8导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代盛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时代盛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