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荷隔离开关的消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922.8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8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呼云;罗勇;刘化修;陈光应;田纪国;孙家顺;王正;何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H01H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隔离 开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隔离开关的消弧结构。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主要是用来作为各种设备和供电线路的电源隔离,还有转换电路的功能,但隔离开关一般是不能带负荷分断的。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采用负荷隔离开关来分断正常负荷电流,负荷隔离开关是一种将停电部分与带电部分隔离,并造成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以隔离故障设备或进行停电检修的设备,被广泛适用于建筑、电力、石油化工及其它行业的配电系统和自动化系统。
负荷开关是由熔断器和隔离开关组合而成的,还具有简单的灭弧功能,能切断额定负荷电流和一定的过载电流,由隔离开关部分断开正常运行电流,由熔断器部分开断回路故障电流。在实际操作中,负荷隔离开关虽然具有一定的灭弧能力,能够熄灭动静触头分断而产生的电弧,但是,由于负荷隔离开关在带负荷分断时瞬间产生的高气压,以及灭弧后的动、静触头周围依然存在大量高温剩余游离气体(即带电荷粒子),带电子的游离气体存在重燃现象,在开关封闭短时内难以持平,使游离气体和高气压无法及时消除,即对负荷隔离开关本体造成灼伤和破坏,影响其分断能力和稳定性,又对负荷隔离开关的金属接地和负载端上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存在电路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负荷隔离开关在带负荷分断时瞬间产生的高气压和高温游离气体无法及时消除,对开关本身、负载端电气设备、金属接地造成损害,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荷隔离开关的消弧结构,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手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驱动手柄在转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断开或闭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
灭弧装置,对应设置在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相接触的导电端的一侧;
泄弧通道,位于所述灭弧装置的后端且与所述静触头同向延伸,用于将所述灭弧装置传导出的灭弧气体排出所述壳体外;
消弧组件,安装在所述泄弧通道中,其包括:与所述灭弧装置后端相对的至少一个消弧片,和相对所述消弧片设置在所述泄弧通道的出口处的至少一个消弧绝缘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主盖,所述泄弧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盖两端且位于所述静触头上方的排出口通槽,所述消弧片和所述消弧绝缘板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排出口通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排出口通槽的两侧槽壁上、适于安装所述消弧片的导向凹槽,所述消弧片的两侧侧边沿所述导向凹槽滑入,以使所述消弧片嵌固在在所述排出口通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排出口通槽的两侧槽壁上能够与所述消弧绝缘板形成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排出口通槽的出口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弧片的轮廓呈U形结构,其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且位于所述排出口通槽底部的第三接触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弧片与所述静触头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包括与所述导向凹槽适配连接的凸边,所述绝缘隔板通过所述凸边插入所述导向凹槽中,并抵靠在所述消弧片的U形开口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弧片和所述消弧绝缘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灭弧装置为由若干灭弧栅片组成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朝向动触头的一端形成适于所述动触头通过的开口部,当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导电端保持接触时,所述动触头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开口部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灭弧室的后端设置有若干排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驱动手柄联动的触头支持,所述触头支持在所述驱动手柄的驱动下沿所述触头支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动触头安装在所述触头支持的安装孔中,所述动触头包括:相对的上动触片和下动触片,所述上动触片与所述下动触片之间形成适于卡接所述静触头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密码锁的自动改码隔离开关
- 下一篇:一种智能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