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5649.2 | 申请日: | 2017-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1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银福;赵新亚;昌战友;曹小冬;王品;龚细牙;赵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恩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00;B01F15/04;B01F15/00;B01F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快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
背景技术
碳化硅微粉因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能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等各个领域,在建筑领域中,碳化硅微粉常在泥浆护壁作业中得到使用,而制作碳化硅微粉泥浆则需要专门的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因碳化硅微粉泥浆的好坏会对建筑的后期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型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的研发收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现有的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大多缺少相应的除尘措施,装置在加料时,碳化硅微粉经常会溢出且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使得工作环境恶化,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且现有的碳化硅微粉快速造浆装置大多不具备实现碳化硅微粉与水进行配比的功能,造浆前需要工人提前确定好水与碳化硅微粉的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装置不能快速的造浆,同时,现有的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大多缺少相应的碾粉措施,使用时将碳化硅微粉直接加入水中进行搅拌,碳化硅微粉中的大颗粒不能及时溶解在水中,会降低泥浆的品质,同时未完全溶解的碳化硅微粉也可能会堵塞喷头,另外,现有的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大多不能移动,使用前需要先拆卸再携带到工作位置进行组装,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微粉的快速造浆装置,包括底座、箱体、控制箱,水箱和碾粉箱,所述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柱,且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箱体,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把手,且支撑柱远离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且控制箱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单片机,所述箱体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体内部靠近箱门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滑轨,且滑轨均通过滑块与箱门相连接,所述箱体靠近支撑柱一侧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箱,且搅拌箱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搅拌箱内部靠近箱门的一侧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且搅拌箱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靠近箱门一侧的箱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出浆管,且出浆管远离抽泥泵的一端安装有喷头,所述抽泥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浆管,且进浆管穿过搅拌箱并延伸至搅拌箱的底部,所述箱体顶端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箱体远离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安装有架体,且架体的顶端安装有碾粉箱,所述水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且水箱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水箱靠近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导水管,且导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与搅拌箱相连通,所述碾粉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两侧的碾粉箱上均安装有抽尘器,且抽尘器的输出端安装有抽尘管,所述碾粉箱的底端安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远离碾粉箱的一端与搅拌箱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碾粉箱内部底端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碾压辊,所述碾粉箱内部的顶端均匀安装有分料板,且分料板与碾压辊之间的碾粉箱上均匀安装有挡板,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的输入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窗口,且透明窗口上刻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与碾粉箱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箱门上安装有拉手,且拉手上安装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抽尘管远离抽尘器的一端均安装有吸尘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恩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恩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5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