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4867.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桐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2 | 分类号: | F28F1/02;F28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传热管。
背景技术
很多产品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特别是电子产品,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产品功率越来越大,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也增大,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散热,不仅会影响工作情况,还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现有一般都是用散热器或风扇进行散热,但是散热器的热导率较低,很难及时的把热量传递出去,因此,人们设计了传热管对热量进行传递,但是,现有的传热管封口质量差,容易泄露,而且传热管容易氧化,影响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传热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传热管,包括管壳、吸液芯、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所述管壳为两端开放的管状结构,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管壳内,所述管壳的其中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封头封闭住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封头封闭住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管壳、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围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工作介质,所述管壳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壳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半圆形或扁平形。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管壳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管壳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管壳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壳采用铜或铝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介质为丙酮、乙醇或甲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壳的靠近所述第一封头的一端为发热端,所述管壳的靠近所述第二封头的一端为冷却端,所述冷却端的外侧设有散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传热效率高,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效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散热片的高效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管壳;102-吸液芯;103-第一封头;104-第二封头;105-保护层;106-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传热管,包括管壳101、吸液芯102、第一封头103和第二封头104。
管壳101为两端开放的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管壳101为无缝管,管壳101的其中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
管壳101可以采用铜制成,也可以采用铝制成。优选采用铜制成管壳101,痛的导热性能好。
管壳10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保护层105,这样可以防止管壳101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保护层105可以是通过对管壳101进行钝化处理而形成的保护膜,也可以是在管壳101的外表面涂覆一层抗氧化层。
管壳1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加工成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扁平形等。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比如,用在矩形槽的地方,可以优选采用横截面形状为扁平形或矩形的管壳101,半圆槽的地方可以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半圆形的管壳101,这样当管壳101放置在槽内时接触面积比较大。
管壳10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管壳10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可以加工成U型结构、L型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等。
吸液芯102是传热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液芯102的结构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传热管和热管换热器的性能。
吸液芯102应具有以下特点:
(1)足够大的毛细抽吸压力或较小的管芯有效孔径;
(2)较小的液体流动阻力,即有较高的渗透率;
(3)良好的传热特性,即有小的径向热阻。
本实施例中,吸液芯102为由一定目数的金属粉末烧结在管壳101内壁而形成与管壁一体的毛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桐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桐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4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