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6811.0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7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再兴;洪蜂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再兴;洪蜂富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0;B01F15/02;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邵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义县水***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臭氧 装置 水龙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使臭氧混合装置与水龙头的出水管进行组装结合时,不需破坏该出水管的完整性即能进行组装,使其在组装结合上极为简易方便,使得其不仅能随着该水龙头于出厂时一并组装结合出厂,且也能方便供消费者另行购买自行组装,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
背景技术
臭氧(O3)为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于常温下,臭氧(O3)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由于臭氧(O3)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使得其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O2),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的1.7倍。而在臭氧(O3)分解为氧气(O2)的过程中,氧原子会游离出来,游离出来的氧原子氧化性极为活泼、反应性极高,氧化力仅次于氟,其氧化力为氯的3000倍,使得在氧的还原过程中能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的功能。
而也因为臭氧(O3)在使用上能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等功效,使得即有业者研发出臭氧产生机,将该臭氧产生机所产生的臭氧(O3)以排气管连接导通至一蓄水容器内,以让臭氧(O3)于该蓄水容器中与自来水混合,而可用来清洗各种物品。
其中,请参阅中国台湾公告于2016年2月1日的第M516676号「结合臭氧之壁式水龙头」,其包含有:一龙头本体、一出水管与一臭氧导管,其中,龙头本体是固定在墙壁上,俾用来衔接冷、热水源,龙头本体下方枢组有一往前伸出的出水管,内部设有一控水阀,并以控水阀往上接设有一龙头把手,出水管具有一枢接端与一出水端,内部形成有一水流通道,以该枢接端将出水管枢组在龙头本体下方,再利用枢接端、水流通道与出水端的连接导通,系令送入于龙头本体内的冷、热水,能经由龙头把手的操作,从出水端单独控制流出,或混合成温水后再一起流出,其中:出水管的枢接端上设有一贯入水流通道中的进气孔,臭氧导管一端是连接臭氧产生器,另一端 从进气孔穿入出水管内部,让臭氧导管能先在进气孔处获得固定后,再沿着水流通道往出水端做牵设者。
然而,上述「结合臭氧之壁式水龙头」虽可达到使水龙头所流出的水含有臭氧的预期功效,但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结构需于出水管的枢接端上另行开设有一贯入水流通道中的进气孔,以令臭氧产生器所连接的臭氧导管另一端与该进气孔连接,造成其在组装设置过程中需破坏该出水管的完整性,导致其于组装设置上显得较为不具便利性,致使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的缺失予以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其能使臭氧混合装置与水龙头的出水管进行组装结合时,不需破坏该出水管的完整性即能进行组装,使其在组装结合上极为简易方便,使得其不仅能随着该水龙头于出厂时一并组装结合出厂,且也能方便供消费者另行购买自行组装,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其设有臭氧混合装置;其中:
该臭氧混合装置,其于该水龙头的出水管外设有臭氧导管,且对应该臭氧导管外罩设有臭氧导管外壳,该臭氧导管外壳于对应该水龙头与该出水管衔接处设有固定座,且于该臭氧导管外壳对应该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混合座,该固定座与该混合座能将该臭氧导管外壳连同该臭氧导管与该出水管进行固定,于该固定座设有供该臭氧导管一端穿设的臭氧导入孔,而于该混合座内设有与该出水管的出水端组接结合的混合出水头,并于该混合出水头设有供与该臭氧导管另一端连接导通的臭氧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臭氧混合装置供设置于具有双水源进行混合的该水龙头的该出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合臭氧装置的水龙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臭氧混合装置供设置于单一水源的该水龙头的该出水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再兴;洪蜂富,未经郑再兴;洪蜂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6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胶囊化胶罐观察窗
- 下一篇:一种油气混合喷射引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