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7619.3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0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口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景怀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座垫调整的管束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绿能环保的意识提升,许多人开始骑乘自行车,而且许多县市政府积极推广公共自行车(YouBike)的租赁服务,以鼓励民众使用低污染、低耗能的公共自行车作为短程交通工具,减少及转移私人机动车辆的持有及使用,以达到改善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及能源损耗的目的。
骑乘自行车前,使用者会依照需要调整座垫高度,可以由管束结构将座垫立管固定在所需高度。一般管束结构包括:C形状的束环本体,其套设在座垫立管上;操控把,其被枢接在束环本体上,操控把能够相对于束环本体摆动,其中,将操控把扳离束环本体时,操控把的偏心结构将环体内径调整变大并松离座垫立管。
再者,操控把与束环本体间设有垫片,用以增加操控把与束环本体的紧密度。然而,在操控把扳离束环本体,并相对于束环本体摆动时,垫片会随之移动而无法固定,当操控把再次收合抵压束环本体时,由于垫片已产生位移,因此无法提供紧密效果,需先将垫片移动回原来的位置,才能提供紧密效果,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及麻烦。
因此,如何将垫片定位在操控把与束环本体间,不随操控把摆动移动,有待相关业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束结构,将垫片与凸耳部凹凸配合,能够使垫片限制于凸耳部,不随控制柄转动产生位移,增加垫片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束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环部及连结环部的凸耳部;控制柄,所述控制柄枢设于所述凸耳部,所述控制柄相对于所述本体摆动,以控制所述环部的内径大小;以及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凸耳部及所述控制柄之间,所述垫片与所述凸耳部凹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耳部凹设有凹槽,所述垫片对应所述凹槽凸设有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耳部凹设有凹槽,所述垫片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凸耳部接触,所述第一抵接面对应所述凹槽凸设有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片异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控制柄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及所述凹槽呈矩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及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环部的中心线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耳部间隔设有第一凸耳及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及所述第二凸耳间具有缺口,所述垫片设于所述第一凸耳及所述控制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异于所述缺口的一面具有接触面,所述凹槽凹设于所述接触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接触面抵压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呈凹弧状,所述第一抵接面对应所述接触面呈弧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借由将垫片与凸耳部凹凸配合,当控制柄相对于本体摆动时,垫片的凸部卡于凸耳部的凹槽中,使垫片被限制固定,而不会产生位移,因此增加垫片的定位及防滑效果。
而且,将垫片定位于凸耳部,使垫片不随控制柄摆动而产生移动,无须在每次扳动控制柄后皆须调整垫片的位置,进而有效减少使用困扰与麻烦。
此外,凸耳部的接触面呈凹弧状,提供校正定位效果,增加垫片的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一),表示控制柄闭合于本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二),表示控制柄扳离本体。
其中,
本体-10;
环部-11;
凸耳部-12;
第一凸耳-121;
第二凸耳-122;
接触面-123;
凹槽-124;
缺口-13;
控制柄-20;
操作端-21;
把手端-22;
接触部-23;
接触块-231;
轴孔-232;
枢接组件-30;
螺栓-31;
螺帽-32;
轴栓-40;
垫片-50;
第一抵接面-51;
第二抵接面-52;
凸块-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口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口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7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与自行车配套整体拆装的行驶中座包升降装置
- 下一篇:伸缩式自行车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