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大电流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9612.5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7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雄;杨龙;刘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盈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67 | 分类号: | G01R1/067;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大 电流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大电流探针。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在近代才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生产设备也较其它传统行业发展得晚多,动力电池更是近几年才开始大批量生产,而在生产的初期,基本上50A以上的电芯进行生产,在化成与分容的过程中,电源与电芯之间的连接,都是将电源的正负极线耳通过镙丝锁死在电芯的两个极耳上完成的,使用这种方式对批量的电芯生产,在效率与工艺上都存在很大的制约,造出这种制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锁镙丝需要很长的时间,直接导致人力资源大量浪费;
2)使用人力操作存在品质与安全等隐性问题;
3)锁镙丝工艺对电芯结构的结构有很大限制,使电芯设计的局限性非常大,有的设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几道后工序才能完成,即浪费材料与人力资源,又限制产品的结构的多样化;
4)不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用探针连接的方式产生。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上所生产的大电流探针,一直都存在使用不稳定的安全问题,包括日本与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因为探针的接触部分不能与电芯的极耳充分接触而导至高温烧坏探针与极耳,时而有起火的现象。
目前,在探针的加工工艺中,探针的端面可以加工得非常平整,电芯的极耳也相对比较平整,但是两个工件都是可移动的,在生产中总会存在一定的偏摆,很多时候这个偏摆的角度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所以导致看似接触良好的两个件在放大后会发现有效的接触点就只有几个,进而使得导通的接触面电阻增大,温度升高,最后烧坏电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过大电流探针,该探针解决了大容量动力电池在化成与分容中极耳与电源的连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大电流探针,包括固定座、支撑架、电流针、电压针、大头端部、弹簧、绝缘粒和韧性电流针,所述支撑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具有一活动通孔,所述电流针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电流针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大头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装配在一起,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韧性电流针与所述大头端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流针,所述电流针穿设于所述活动通孔,所述电压针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压针均穿设于所述电流针的内部,且两根所述电压针通过若干个所述绝缘粒与所述电流针绝缘装配,两根所述电压针的端部均设置有尖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大头端部包括端部本体、端盖、两个中央孔和若干个边缘孔,所述端部本体为圆柱结构,所述端盖一体成型于所述端部本体的端部,两个所述中央孔均贯穿于所述端部本体的中央,若干个所述边缘孔均匀贯穿于所述端盖的边缘,所述端盖具有凹凸不平的锯齿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韧性电流针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均匀分布有与所述边缘孔对应的若干个连接孔,若干个所述韧性电流针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边缘孔,若干个所述韧性电流针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螺母,所述螺纹部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沿所述固定座对称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盈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盈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9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灯丝测试夹具
- 下一篇:一种探针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