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0397.0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彬;刘圣坤;黄杰;李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伦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6 | 代理人: | 隆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芯片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发光二极管 电源 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阵列 控制芯片 发光 编码控制信号 正极 本实用新型 电路集成化 驱动 并列设置 控制信号 输出编码 负极 解码 多行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包括多行并列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及控制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用于输出编码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还用于对所述编码控制信号进行解码,以驱动被选中的一行发光二极管发光。上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电路集成化高,可减少因元件过多而形成的开发设计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产品的行驱动一般采用双通道行驱动MOS管,采用双通道行驱动MOS管PCB板元件在布局时,由于元件数量较多、占用空间大,给有限的PCB板空间设计造成很大的困惑,不利于整体PCB板元件排列,使得发光二极管模组在电路线路图设计过程中变得复杂。双通道行驱动MOS管驱动能力弱,驱动电流小,带载点数小,容易产生高压降高阻抗,导致LED显示屏产品在低灰低亮时,颜色不均匀,LED模组可能出现偏青偏紫偏黄等不良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其电路集成化高,可减少因元件过多而形成的开发设计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包括多行并列设置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及控制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用于输出编码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还用于对所述编码控制信号进行解码,以驱动被选中的一行发光二极管发光。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包括三个输入引脚及八个输出引脚,所述三个输入引脚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八个输出引脚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每一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还包括第一使能引脚、第二使能引脚、电源引脚及接地引脚,所述电源引脚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所述接地引脚接地,所述第一使能引脚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引脚,所述第二使能引脚电连接电容的一端及所述接地引脚,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引脚。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为恒流驱动芯片,用于对所述每一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进行恒流控制。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还包括转换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及所述控制芯片之间,用于对所述编码控制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并将经过电压变换后的编码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为MP7258驱动芯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电路集成化高,可减少因元件过多而形成的开发设计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能消除拖影现象,避免由于发光二极管漏电、短路造成的毛毛虫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伦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伦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0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