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2578.7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潘义红;杜万泉;汪万兴;边志国;刘小非;朱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7/02 | 分类号: | B61H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06 | 代理人: | 贾满意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铁鞋装置。
背景技术
铁鞋是一种在轨道车辆停车后,放置在车轮后方,防止轨道车辆发生溜车的装置。传统的铁鞋由底部和头部两部分组成,车轮踏上鞋底后,利用头部将车轮卡住,使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起到制动防溜的作用。
传统的铁鞋,当车轨轨面较为光滑,或者当车辆停放的位置坡度较大时,在车辆本身及装载货物的重量的惯性作用下,铁鞋与车轨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造成车辆压着铁鞋溜逸,引起安全事故。且传统的铁鞋无防盗功能,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施工人员及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安全意识较差的施工人员可以轻松将铁鞋拿走或者不小心移动铁鞋的位置,造成停放车辆的溜逸,引起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既可以防止铁鞋与钢轨间出现滑动,又可以防止铁鞋被随意移动位置而造成车辆溜逸的铁鞋装置。
一种铁鞋装置,包括:
铁鞋本体,所述铁鞋本体包括用于设置在轨道上表面的鞋底及固定设置在鞋底上的鞋身,所述鞋底的尾端具有加长部;以及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壳体、连接件及挤压件,所述两个壳体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加长部的长度方向相对扣合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鞋底的尾端与部分铁轨的容置空间,所述挤压件与所述两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用于从所述加长部上方对所述加长部施加压力使所述铁鞋本体固定于轨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带有螺纹,所述挤压件为螺栓,所述螺栓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挤压所述加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并与至少一个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设有带螺纹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挤压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挤压所述加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及配套的螺母,所述壳体平行于加长部长度方向的侧壁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对应的第三通孔与螺母配合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螺母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垂直于加长部长度方向的侧面具有C型卡槽,所述C型卡槽用于与铁轨及所述加长部卡合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型卡槽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加长部的厚度与铁轨轨头的厚度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身包括前挡面及后挡面,所述后挡面具有凸檐,所述凸檐的位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的高度配合,用于从所述加长部上方搭接在所述固定装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挡面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弧度与火车车轮的轮廓相吻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宽度与铁轨轨头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在铁鞋本体后部设置固定装置。使用时,将铁鞋本体置于铁轨上,之后在鞋底尾端部分用连接件固定连接沿垂直于加长部方向的相对扣合的两个壳体,使部分铁轨及鞋底尾端的加长部位于容置空间内部,并通过挤压件从上方对加长部施加压力,进而使铁鞋本体固定在轨道上。将铁鞋本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轨道上,一方面使铁鞋装置不能被随意的移动,另一方面将鞋底尾部加长形成加长部,并利用挤压件在加长部上方对挤压部施加压力,使铁鞋本体鞋底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有效的防止车辆压着铁鞋装置溜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中固定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中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中固定装置与铁轨的固定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中铁鞋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铁鞋装置中铁鞋本体的侧视图。
其中,
铁鞋装置-10;
铁鞋本体-100;
鞋底-110;
加长部-112;
鞋身-120;
前挡面-122;
弧形表面-1222;
后挡面-124;
凸檐-1242;
固定装置-200;
壳体-210;
第一通孔-212;
第三通孔-214;
C型卡槽-216;
连接件-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2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