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4422.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红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H01H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按键 硅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电脑相关的一些外设产品也越来越多,键盘作为输入设备,是电脑不可或缺的组件,随着竞技市场的火热,机械键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热捧。硅胶垫作为按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按键的使用频率高而容易导致按键内的导电硅胶折损,影响其使用寿命,尤其是硅胶垫中的开关轴是直接下压以致导通柱与导电膜直接,由于没有一个缓冲的过渡,造成缩短该硅胶垫的使用寿命;另外,硅胶垫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移位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导通柱不会出现移位现象的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包括硅胶垫本体和与导电膜相连接的底座环,所述底座环固定在硅胶垫本体的底端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硅胶垫本体包括按压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按压部的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按压部的顶面向下凹陷有一与开关轴相适配的轴卡槽,所述按压部上还开设有位于轴卡槽下方且槽口小于轴卡槽槽口的缓冲槽;所述支撑部内围合成一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位于缓冲槽正下方的导通柱,所述导通柱可进行上下移动,且移动至接触导电膜的银点后该按键导通工作。
其中,该腔体内向下延伸有多个支撑点,所述多个支撑点均匀分布在导通柱的外围处,且支撑点的长度小于导通柱的长度。
其中,所述支撑部的外部设置有一直径由上至下呈依次变大的结构分布的弹性壁。
其中,所述底座环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与导电膜接触的粘接点,且每相邻两个粘接点之间形成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按压部上还开设有位于轴卡槽下方且槽口小于轴卡槽槽口的缓冲槽,缓冲槽的设计,避免开关轴直接冲压导通柱,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可避免开关轴出现偏位的现象;而且,缓冲的作用,使得导通柱与导电膜的银点接触后还可以继续下压,避免过度下压造成对导通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的截面图;
图2为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硅胶垫本体 11、底座环 12、轴卡槽 13、缓冲槽 14、导通柱 15、支撑点 16、弹性壁 17、粘接点 18、排气孔 101、按压部 10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包括硅胶垫本体10和与导电膜相连接的底座环11,所述底座环11固定在硅胶垫本体的底端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硅胶垫本体10包括按压部101和支撑部102,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按压部的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按压部的顶面向下凹陷有一与开关轴相适配的轴卡槽12,所述按压部上还开设有位于轴卡槽下方且槽口小于轴卡槽槽口的缓冲槽13;所述支撑部内围合成一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位于缓冲槽正下方的导通柱14,所述导通柱可进行上下移动,且移动至接触导电膜的银点后该按键导通工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的单粒按键硅胶,按压部上还开设有位于轴卡槽下方且槽口小于轴卡槽槽口的缓冲槽,缓冲槽的设计,避免开关轴直接冲压导通柱,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可避免开关轴出现偏位的现象;而且,缓冲的作用,使得导通柱与导电膜的银点接触后还可以继续下压,避免过度下压造成对导通效果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该腔体内向下延伸有多个支撑点15,所述多个支撑点均匀分布在导通柱的外围处,且支撑点的长度小于导通柱的长度。在支撑点的的作用下,使得导通柱在与导电膜接触后还能继续下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延长了硅胶垫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外部设置有一直径由上至下呈依次变大的结构分布的弹性壁16。弹性壁起到回弹、正弹的作用,使得弹性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环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与导电膜接触的粘接点17,且每相邻两个粘接点之间形成排气孔18。通过粘接点之间形成的排气孔对导电膜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进而使得散热效果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红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红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4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重防臭地漏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下集水坑的快速成型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