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4709.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镇华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入式 led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液晶盒和背光组件构成,背光源为液晶面板提供足够亮度和高均匀性的照明,保证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中,常选用发展较成熟、表面亮度高的CCFL背光源,近年来,CCFL因功耗高,寿命短,色域范围窄等缺点逐渐被人们所摒弃。LED背光源由于具有能够提高光利用率环保、色域范围广、色彩表现能力强、寿命长等优点迅速发展并占领市场,随着LED光效的不断提升及其成本价格的降低,LED背光源必将取代CCFL背光源,成为市场的主流背光源。LED背光源的主要作用是将LED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转化为发光均匀的面光源。
根据光源在背光源系统中的分布位置的不同,LED背光源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直下式”是在面板背后均匀分布LED,光源发散的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画面上,画面细节更加细腻逼真,但厚度较大,较难实现超薄;“侧入式”是在每块面板的周围安装LED,使光源从侧面照出,产生的光在面板后的反射板与导光板之间扩散,然后传达到画面,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更能降低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外观,但是边缘画面亮度,比屏幕中央要亮,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画质,而且屏幕的边缘区域会比画面中间的温度高。
背光源模组中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后遇到导光板内散射光点发生漫反射,射向导光板底部的光线由反射板反射通过导光板射出,实现背光效果;然而光线在遇到散射光点发生漫反射后,部分光线由于角度原因会在导光板上表面发生全反射而无法射出导光板,光利用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薄膜、反射膜和扩散板,所述光源由LED晶粒阵列形成,所述LED晶粒均匀排列在金属框架的内侧,所述LED晶粒端部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焊接有泡沫铜,所述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和导光面,所述入光面为导光板与金属框架之间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有双面遮光胶,所述导光板的导光面上设有光学薄膜,所述反射膜位于导光面相背的一侧,所述金属框架内壁涂设有反光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框架的内壁呈抛物线形,且所述金属框架由铝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涂层为无机复合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面遮光胶为3G-BW650M黑白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的导光面上设有光学网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学薄膜包括垂直方向聚光的棱镜膜和水平方向聚光的棱镜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侧入式LED背光源,通过在金属框架的内表面涂覆一层无机复合膜涂层,可使反射率达到95-100%;将LED光源设置于形金属框架的内侧,形成聚光作用,提高光利用率;通过导热板与泡沫铜经进行快速散热,泡沫铜是一种全新的散热材料,从外观上看与海绵极为相似,自身网眼的特点可以让空气自由穿过,实现热量的排散;由于铝材料质轻,不影响侧入式LED背光源的整体重量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但拥有传统侧入式光源的超薄外观,还能达到直下式光源发射光均匀的效果,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工业仪器仪表,电器和汽车等。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LED晶粒;2、导光板;3、光学薄膜;4、反射膜;5、扩散板;6、金属框架;7、导热板;8、泡沫铜;9、入光面;10、导光面;11、双面遮光胶;12、反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镇华,未经郑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4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器(HY‑12)
- 下一篇:遥控器(H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