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及该模具生产的吸音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6079.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宏生;张云富;崔建峰;季忠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B28B7/00;B28B7/28;E01F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4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曲面 吸音 成型 模具 生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及该模具生产的吸音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高速铁路形成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在大量路段均须铺设降噪设施。目前,吸音板已在高速铁路上大量应用,但是目前高速铁路应用的吸音板多为钢制品,在露天环境中,维护保养成本巨大,而水泥吸音板后期无须保养维护,将大大降低后期成本,发展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满足复杂曲面水泥吸音板的生产需求,而提供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及该模具生产的吸音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下模腔、下模芯和底板,所述下模芯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弓形芯柱,所述下模腔包括中间隔板和矩形框架,所述中间隔板中间设有与矩形框架配合的通孔,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设于中间隔板中间的通孔中且矩形框架与中间隔板中间的通孔贴合,矩形框架由四块钢板依次垂直连接而成,矩形框架的两个相对的钢板底部设有与下模芯的芯柱配合的凹槽,矩形框架放在芯柱上,所述芯柱放在底板上,所述芯柱的底平面和矩形框架的底平面均与底板的顶面贴合,所述上模头为矩形板,上模头底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弓形槽,且相邻弓形槽之间的过渡部分也为弓形,当上模头压入矩形框架时,上模头的外侧壁与矩形框架的内壁贴合,所述上模头上可拆卸地固定设有振动电机。
所述芯柱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上模头的弓形槽数量为三个。
所述振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上模头的弓形槽的轴线与芯柱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生产的吸音板,所述吸音板为矩形板,吸音板底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弓形凹槽,弓形凹槽的数量与芯柱的数量相等,吸音板顶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凸起的弓形柱,相邻弓形柱之间的过渡部分的凹陷也为弓形,弓形柱的数量等于上模头的弓形槽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可快速高效地生产复杂曲面水泥吸音板,生产的吸音板使用后期无须保养维护,降低了生产及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模腔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头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吸音板示意图;
图中:1-振动电机;2-上模头;3-中间隔板;4-矩形框架;5-下模芯;6-底板;7-下模腔;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2、下模腔7、下模芯5和底板6,所述下模芯5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弓形芯柱,所述下模腔7包括中间隔板3和矩形框架4,所述中间隔板3中间设有与矩形框架4配合的通孔,所述矩形框架4固定设于中间隔板3中间的通孔中且矩形框架4与中间隔板3中间的通孔贴合,矩形框架4由四块钢板依次垂直连接而成,矩形框架4的两个相对的钢板底部设有与下模芯5的芯柱配合的凹槽,矩形框架4放在芯柱上,所述芯柱放在底板6上,所述芯柱的底平面和矩形框架4的底平面均与底板6的顶面贴合,所述上模头2为矩形板,上模头2底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弓形槽,且相邻弓形槽之间的过渡部分也为弓形,当上模头2压入矩形框架4时,上模头2的外侧壁与矩形框架4的内壁贴合,所述上模头2上可拆卸地固定设有振动电机1。
所述芯柱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上模头2的弓形槽数量为三个。
所述振动电机1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上模头2的弓形槽的轴线与芯柱的轴线垂直。
如图4所示,一种复杂曲面吸音板成型模具生产的吸音板,所述吸音板为矩形板,吸音板底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弓形凹槽,弓形凹槽的数量与芯柱的数量相等,吸音板顶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凸起的弓形柱,相邻弓形柱之间的过渡部分的凹陷也为弓形,弓形柱的数量等于上模头2的弓形槽数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在使用时,下模芯5置于底板6上,下模腔7置于下模芯5上,在矩形框架4中填入混凝土,上模头2压入矩形框架4中,底板6、矩形框架4及上模头2形成完整模腔,利用振动电机1的振动作用及重力作用将混凝土压实,制作出吸音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6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