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塞阀底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7922.1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8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纯洁;杨建超;陈建朋;肖鹏;全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8 | 分类号: | F16K27/08;F16K27/06;F16K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晓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塞 阀底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塞阀底盖结构。
背景技术
撑开式旋塞阀是关闭件为柱塞形的旋转阀,通过旋转90°并向上或向下移动使阀塞上的通道口与阀体上的通道口相同或分开,实现开启或关闭的一种阀门,其主要是由阀体、阀盖、楔塞、阀瓣、阀杆和导轨支架等构成,现有的撑开式旋塞阀,其底盖结构大多为密闭式螺钉调节结构,对于管线上长时间使用的阀门,不利于排污,容易影响阀门使用性能及寿命;此外,其底盖单纯使用橡胶圈与阀体之间进行密封配合,由于长时间使用,橡胶老化,存在泄露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旋塞阀底盖结构,可解决旋塞阀底部积污难以排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塞阀底盖结构,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内部有下阀杆孔,所述底盖下部侧壁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与下阀杆孔相通,所述底盖中有竖直设置的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一端贯通底盖上表面,所述排污通道另一端与排污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孔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一种旋塞阀底盖结构还包括阀体、楔塞和下阀杆,所述下阀杆设于楔塞下端,所述底盖位于阀体下方并与阀体固接,所述楔塞设于阀体内,所述下阀杆装在下阀杆孔中并与下阀杆孔间隙配合,所述排污通道连通阀体内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污孔外端设有螺塞。
其中,所述底盖上端有凸颈,所述凸颈伸进阀体中,所述凸颈与阀体之间设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下端面与底盖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阀体的下端面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环形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杆与底盖之间设有轴套。在底盖内部设置轴套配合楔塞下阀杆,类似于滑动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楔塞的旋转和上下移动,并保护楔塞下阀杆过度受损。轴套为增强四氟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轴套上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与底盖固接,以固定住轴套的位置。
其中,所述压盖与底盖止口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底盖在下部侧壁设置了排污孔,便于阀门进行排污,提高了阀门的使用性能,有利于延长阀门的有效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一通二的垂直连通的简单螺塞式排污结构,保正阀门有效排污,且操作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封圈在阀体端面与底盖端面形成端面密封,加以橡胶圈在阀体内侧和底盖外侧配合形成的周向密封,构成双密封形式,提高了阀门底盖和阀体间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圈、2-阀体、3-密封圈、4-底盖、5-螺栓、6-压盖、7-轴套、8-螺塞、9-下阀杆、10-排污孔、11-排污通道、12-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旋塞阀底盖结构,包括底盖4,底盖4内部有与下阀杆孔,底盖4下部侧壁有排污孔10,排污孔10与下阀杆孔相通,底盖4中有竖直设置的排污通道11,排污通道11一端贯通底盖4上表面,排污通道11另一端与排污孔10连通。排污孔10水平设置,排污孔10配有密封塞。
本实施例在底盖下部侧壁设置了排污孔,使用该底盖的阀门方便进行排污,利用螺塞封堵,排污时,卸下螺塞即可进行排污操作,方便简单,且排污位置可根据需要在底盖圆周进行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旋塞阀底盖结构还包括阀体2、楔塞和下阀杆9,下阀杆9设于楔塞下端,底盖4位于阀体2下方并与阀体2固接,楔塞设于阀体2内,下阀杆9装在下阀杆孔中并与下阀杆孔间隙配合,排污通道11连通阀体2内部,排污孔10外端设有螺塞8。
底盖4上端有凸颈,凸颈伸进阀体2中,凸颈与阀体2之间设有橡胶圈1。为使阀门密封性能更加完美,阀体下端面开设环形槽加装密封圈3,与底盖4配合为端面密封,与橡胶圈1的周向密封形成双密封,确保阀门的密封性能达到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成高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7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陶瓷双闸板阀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控制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