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728100.5 申请日: 2017-06-22
公开(公告)号: CN206956910U 公开(公告)日: 2018-02-02
发明(设计)人: 曹世伟;马娟;钱怡婷;周鹤;徐云聪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3F5/10 分类号: E03F5/10;E03B3/02
代理公司: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5 代理人: 周涛
地址: 2003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物 滞留 雨水 回收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与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及内涝防治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与管网建设来实现,但这种传统方式的弊端日渐暴露。随着城市对雨水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一种新型的雨水管理方式逐渐赢得人们关注,该种雨水渗透方式将城市雨水防止工程和城市景观进行完美结合,给雨水的收集过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路面材料、汽车排泄物,生活垃圾、裸露或植被地带冲出的泥沙等等,其成分复杂,随机性很大。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及其它无机盐类。COD、SS均可能高达数千毫克/升。为了有效控制雨水的水质,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路面雨水截污装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等等。为了控制路面带来的树叶、垃圾、油类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可以在雨水口和雨水井设置截污挂篮和专用编织袋等,或设计专门的浮渣隔离、沉淀截污井。也可设计绿地缓冲带来截留净化路面径流污染物,但必须考虑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限用于污染较轻的径流,如生活小区、公园的路面雨水。设计特殊装置分离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保护后续渗透设施和收集利用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上述源头控制措施外,还可以在径流的输送途中或终端采用雨水滞留沉淀、过滤、吸附、稳定塘及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需要注意雨水的水质特性,如颗粒分布与沉淀性能、水质与流量的变化、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能够吸附雨水中的杂质,净化雨水,降低路面径流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包括滞留池侧壁和滞留池底壁,所述滞留池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敷设有上部土工布层和下部土工布层,在滞留池底壁的侧壁包括有侧边土工布层,所述上部土工布层、下部土工布层和侧边土工布层形成原土隔离层,所述下部土工布层的下部为素土层,所述上部土工布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改良种植土层、园艺装饰层和雨水滞留层,在所述雨水滞留层上设有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与溢流管相连,在所述滞留池底壁中插置有穿孔收集管,所述穿孔收集管外侧壁上包裹有土工布,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出水经溢流管接入穿孔收集管。

所述滞留池侧壁由混凝土垫块和混凝土侧石构成,所述混凝土侧石设置在混凝土垫块上,所述混凝土侧石上端倒圆角。

所述滞留池侧壁为C20素混凝土。

所述滞留池底壁为砾石排水层。

所述改良种植土层的土壤配比为:砂土、表土、腐殖质的质量比为1:1:1。

所述园艺装饰层为松鳞层。

所述改良种植土层上种植有地被植物,地被植物以矮生波斯菊、白穗狼尾草、孔雀草(5:4:1)250g/m2多年生且耐候性较强的草本植物为主,种植采用250g/m2种植繁殖进行均匀撒种混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①本实用新型为确保排水安全,生物滞留带每隔20m设置一座溢流式雨水口,溢流式雨水口较滞留带底部高100mm,溢流式雨水口的出水接入穿孔收集管,从而接入市政雨水管道;②滞留池底壁结外侧及底部均设置透水土工布层,防止周围原土侵入;③滞留池侧壁顶端还可设花岗岩护栏保证行人的安全,护栏上可设置海绵城市宣传板和商业广告板;④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间隔设置在城市道路的边上,并相互串联起来,组成蓄水系统,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用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⑤降雨量过大时,可从溢流式雨水口经溢流管迅速排除多余雨水进入穿孔收集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包括滞留池侧壁1和滞留池底壁2,所述滞留池底壁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敷设有上部土工布层21和下部土工布层22,在滞留池底壁2的侧壁包括有侧边土工布层23,所述上部土工布层21、下部土工布层22和侧边土工布层23形成原土隔离层,所述下部土工布层22的下部为素土层3,所述上部土工布层21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改良种植土层4、园艺装饰层5和雨水滞留层6,在所述雨水滞留层6上设有溢流式雨水口7,所述溢流式雨水口7与溢流管10相连,在所述滞留池底壁2中插置有穿孔收集管8,所述穿孔收集管8外侧壁上包裹有土工布,所述溢流式雨水口7的出水经溢流管10接入穿孔收集管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8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