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1080.7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子 荧光 光谱仪 蠕动 支撑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谱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惰性气体氩气作载气,将气态氢化物和过量氢气与载气混合后,导入加热的原子化装置,氢气和氩气在特制火焰装置中燃烧加热,氢化物受热以后迅速分解,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其基态原子的量比单纯加热砷、锑、铋、锡、硒、碲、铅、锗等元素生成的基态原子高几个数量级,因此在目前使用较多。
原子荧光光谱仪内部一个重要的机构便是蠕动泵,光度计内部因为设置的原子化器会使得温度较高,不利于蠕动泵的正常使用,会加速其老化,从而出现震动较大、噪音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蠕动泵的支撑以及降温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通过隔热筒对驱动器进行隔热保护,并通过隔热筒内的降温管道使得外界的空气对其进行降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支架设置蠕动泵,所述蠕动泵包括驱动器、泵头和软管,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蠕动泵设置降温机构,所述泵头上设置减震机构;
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驱动器设置的隔热筒,所述隔热筒外表面设置隔热层,所述隔热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隔热筒将驱动器包裹在内,所述上筒体的下表面设置降温管道,所述降温管道的出口与排气管道连通,所述降温管道的入口与供气管道连通,所述供气管道与气泵连通;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所述泵头上设置的阻尼减震器。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管道为多个,所述降温管道的两端通过多通接头与所述排气管道和供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的上表面设置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上对应所述降温管道设置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管道上设置气体加湿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加湿机构包括与所述供气管道连通的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与加湿腔体连通,所述加湿腔体内设置冷却水和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加湿腔体内设置供水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与所述加湿腔体连通的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上设置电磁阀,所述补水管道与自来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腔体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包括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其他设备以及送料用的蠕动泵,蠕动泵包括驱动器、泵头和软管,驱动器是驱动泵头的驱动机构,泵头内设置软管从而对液体进行输送。蠕动泵通过支架设置在箱体内,支架上对应蠕动泵设置降温机构,对蠕动泵的驱动器进行降温,泵头设置减震机构,对泵头旋转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保证设备运行的平稳性。
降温机构包括支架上对应驱动器设置的隔热筒,所隔热筒外表面设置隔热层,隔热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螺栓连接,隔热筒将驱动器包裹在内,上筒体的下表面设置降温管道,降温管道的出口与排气管道连通,降温管道的入口与供气管道连通,供气管道与气泵连通。隔热筒对箱体内的温度进行阻隔,避免其影响到驱动器的运行,隔热筒的上下筒体通过螺栓连接后将驱动器包裹在内,上筒体下表面的降温管道可以通过流通气体对驱动器进行降温。气泵将外界的空气加压送入供气管道内,使得空气在降温管道内流通并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到室外,最终实现对驱动器的降温。减震机构采用阻尼减震器,可以对泵头处的震动进行一定的吸收,从而减少震动的幅度,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筒对驱动器进行隔热保护,并通过隔热筒内的降温管道使得外界的空气对其进行降温,使得蠕动泵不受高温影响,保证其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子荧光光谱仪蠕动泵支撑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筒体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加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1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及其空压机曲轴箱排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间光化用压缩机稳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