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2865.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孙巍锋;许江波;晏长根;包含;李武;邓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框架 用变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仪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工试验方面,需要测定砂土、碎石等散体材料以及岩体接触面的内摩擦角,事先进行必要的计算设计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安全;也需要开展边(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方面的地质模型科学研究,以了解这些地质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便于防灾、减灾及治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一种控制平面框架倾角的设备,上面铺设平板即可作为上述试验顺利开展的工作平台。传统的变角装置为手动钢索控制,平面框架角度不易控制、自稳性差、危险性大,经常造成装填模型的倒塌,同时地质模型的尺寸小,试验时变角装置的微小误差会导致试验结果较大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使用效果好,丝杆的上端部与平面框架下部铰接连接,通过调整丝杆的升降调节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同时在将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调整到试验设计值后,丝杆的稳定性高,且通过丝杆固定的同时通过布设在平面框架上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控制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根据试验要求实时对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进行调整,操作简单,过程易于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用于实现平面框架角度变化的丝杆传动机构和与所述丝杆传动机构配合的底座、用于驱动所述丝杆传动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以及监测控制机构;所述丝杆传动机构包括丝杆,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坑道,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钢板、布设在所述第一钢板下方且与第一钢板连接的第一钢筒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筒与平台的固定单元,所述第一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钢筒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第一钢筒和坑道组成供所述丝杆传动机构中丝杆运动的丝杆通道,所述坑道的深度不小于所述丝杆传动机构中丝杆的长度,所述平面框架的一端与平台铰接,所述平面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丝杆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铰接。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筒两侧的固定轴和与所述固定轴连接的地锚垫板,所述固定轴呈水平布设,所述地锚垫板通过螺钉与平台锚固连接,所述地锚垫板上焊接有供所述固定轴穿过的第三钢筒。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丝杆传动机构包括竖直布设的丝杆和套装连接在所述丝杆外围的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支撑座包括呈水平布设的第二钢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上部且呈竖直布设的第二钢筒,所述第二钢筒与所述丝杆配合使用,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筒与所述第二钢筒同轴布设。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丝杆的上端部与平面框架铰接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铰耳本体,平面框架下部设置有与所述铰耳本体配合使用的铰耳板,所述铰耳本体与铰耳板通过销轴连接。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丝杆的外围套设安装有升降管。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监测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为控制器供电的电源单元,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与用于监测平面框架倾角角度的倾角监测单元,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单元和变频器单元,所述变频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串接有通电控制开关。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上述一种平面框架用变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角监测单元为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布设在平面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结构设计合理,包括平台、用于实现平面框架角度变化的丝杆传动机构和与丝杆传动机构配合的底座、用于驱动丝杆传动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以及监测控制机构;该变角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控制。
3、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丝杆的上端部与平面框架下部铰接连接,通过调整丝杆的升降调节平面框架的角度,同时,在将所调节的平面框调整到所需的角度后,丝杆的稳定性高,同时通过布设在平面框架上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控制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随时根据试验要求对平面框架的倾角角度进行调整,操作简单,过程易于控制,且调节过程安全性高。
4、在丝杆的外围套装设置有升降管,保护丝杆不受外界尘土等的不利影响,导致的试验误差。
5、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循环应用,便于开展重复相关的科学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长安大学,未经西安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2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针入度仪
- 下一篇:一种节能空气质量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