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4153.8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6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嘉强;吴利霞;孙洋;郝喜斌;杨罡;张日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7305***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变速 器用 后置 左上 取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用后置取力器,具体为一种可提升取力器可靠性的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速器后置左上取力器,由于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实际使用过程中取力器挂挡卡滞、取力器缺油烧蚀等故障模式频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改善现状态取力器存在挂挡卡滞、缺油烧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通过修改取力器内部挂挡、密封结构,提升该类取力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后置左上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O型圈,取力器前壳体,啮合套,拨叉,输入齿轮,拨叉轴,油封,输出齿轮轴,法兰,取力器后壳体;所述油封及O型圈位于取力器输入端与取力器前壳体之间,所述拨叉轴与拨叉位于取力器前壳体与取力器后壳体之间;取力器前壳体上有叉轴孔,拨叉轴采用加长的结构,一端穿过取力器后壳体与取力器气缸活塞连接,另一端插入取力器前壳体上的叉轴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新结构的取力器挂挡形式:使用带叉轴孔的取力器前壳体,以及加长的拨叉轴,使拨叉挂挡机构变成简支结构,使啮合套挂挡过程中,避免过程产生的径向力使挂挡卡滞,提高工作效率及挂挡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采用双韧口结构,在取力器输入端与取力器前壳体之间使用O型圈与油封双密封。
新结构的取力器密封形式:使用可双向密封的双韧口油封,增加用于端面密封的O型圈,以实现变速器与取力器间形成相互隔离的油液密封环境。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后置左上位置的取力器可靠性大幅提升,且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力器输入端,2-O型圈,3-取力器前壳体,4-啮合套,5-拨叉,6-输入齿轮,7-拨叉轴,8-油封,9-输出齿轮轴,10-法兰,11-取力器后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带叉轴孔的取力器前壳体3,以及加长的拨叉轴7,使拨叉挂挡机构变成简支结构,使啮合套4挂挡过程中,避免过程产生的径向力使挂挡卡滞,提高工作效率及挂挡稳定性;使用可双向密封的双韧口油封8,增加用于端面密封的O型圈2,以实现变速器与取力器间形成相互隔离的油液密封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4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拨头
- 下一篇:一种自动变速箱电子驻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