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6449.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5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永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大部分被现代科技所取代。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其效率高,减少了农民手工插秧的工作量。但现有的插秧机对秧苗规格的适应范围窄,要求采用工厂化育秧,并需严格控制秧苗高度、秧茎粗细度、根系发育度,才能顺利上机进行栽插,而对于我国农村广泛采用的大田育苗水洗秧苗,因规格差异性大而很难适应,尤其在泥浆流动性不均匀、秧苗规格不符的情况下,秧苗对于栽插爪的跟随性不好,栽插的秧苗入泥深度会深浅不一,泥浆对秧苗的粘附力差,继而发生严重的漏插、倒苗、浮苗现象,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后续补插,从而使机插丧失其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水稻插秧机,对各种规格秧苗适应性强,还能提高泥浆对栽插秧苗的粘附力,秧苗栽插后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倒苗、浮苗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拖拉机和插秧机构,所述拖拉机后端设置有储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后端设有转盘,所述插秧机构包括前端设置秧爪的插秧器,固定在滑板上的机架和扶秧板,所述插秧器其中部活动铰接有曲柄,所述曲柄通过传动带与转盘传动连接;所述机架与插秧器之间铰接有摆臂;所述秧爪在下行时贴近扶秧板侧壁运动,所述秧爪侧面与扶秧板侧壁呈31°~35°夹角;所述秧爪上方设置有秧箱,所述秧箱末端设有分秧器。
所述摆臂回转半径大于曲柄转动半径。
所述储秧盘至少有3层。
所述秧爪与扶秧板侧面上设有带凸起花纹的摩檫片。
所述秧爪呈锯齿形。
所述拖拉机为后轮驱动,其驱动轮上设有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插秧机结构简单合理,对各种规格秧苗适应性强,还能提高泥浆对栽插秧苗的粘附力,秧苗栽插后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倒苗、浮苗现象。该插秧机通过拖拉机驱动,工作效率高,适用性广;通过秧箱和分秧器为插秧器取秧,速度快;通过插秧器的秧爪贴近扶秧板侧面向下运动,对秧苗进行横叉带苗,秧苗适用规格范围宽,能广泛适用于工厂育秧、无土育秧和普通的大田水洗秧,且动作准确性高,带苗效果好,栽插深度规范一致;扶秧板与秧叉共同作用,对横置秧苗进行扶直侧插,秧叉在带苗下插过程中,对秧苗入泥部分进行侧压,秧苗入泥部分与泥浆结合紧密,泥浆对秧苗粘附力强,能大幅度提高栽插秧苗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减少倒苗或浮苗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拉机,2-储秧盘,3-插秧机构,31-秧箱,32-机架,33-滑板,34-分秧器,35-摆臂,36-插秧器,37-扶秧板,38-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实施例,包括拖拉机1和插秧机构3,拖拉机1后端设置有储秧盘2,拖拉机1后端设有转盘,插秧机构3包括前端设置秧爪的插秧器36,固定在滑板33上的机架32和扶秧板37,插秧器36其中部活动铰接有曲柄38,曲柄38通过传动带与转盘传动连接;机架32与插秧器36之间铰接有摆臂35;秧爪在下行时贴近扶秧板37侧壁运动,秧爪侧面与扶秧板37侧壁呈31°~35°夹角;秧爪上方设置有秧箱31,秧箱31末端设有分秧器34。摆臂35回转半径大于曲柄38转动半径。储秧盘2至少有3层。秧爪与扶秧板37侧面上设有带凸起花纹的摩檫片。秧爪呈锯齿形。拖拉机1为后轮驱动,其驱动轮上设有防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永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永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6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