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异步转向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7199.5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尹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继波 |
主分类号: | B62D13/00 | 分类号: | B62D13/00;B62D1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苏杭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异步 转向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大型车辆或挂车在过弯、转弯中的应用技术方案,属于过弯的机械结构装置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车辆异步转向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车辆主要用于承担长途运输作业或特殊设备的运输作业。
随着这些车辆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车辆长度尺寸的增大,对车辆的载重量和总轴距要求日益增大,这些大型车辆总轴距加长以后,其通过性会受到严重影响,最小转弯半径一般大大增加,其行驶轨迹具有较大的偏移,容易侵占相邻的车道,更普遍的缺陷是转向时车轮易侧滑、轮胎易磨损。这样的车辆在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形成的轮差就会越大。
由于现有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用的都是同步转向控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转向时车轮易侧滑、轮胎易磨损等问题,但由于是同步转向控制,即当车辆的转向轮转向时,后面的车轮同步转向,而此时这些车轮尚未进弯,对车辆的通过性改善作用不大,尤其对于多节全挂车更是如此。通俗讲,当货车前轮拐过去之后,车后轮与前轮的行驶轮迹不是在一条弧线上。如果骑车人处于大货车的车身前半部右侧位置,那么大货车在右转弯过程中就极易将右侧骑车人刮倒,紧接着右后轮又会在倒地骑车人的身上碾过,具有很大的安全性危险。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大型车辆除转向轮外的其它车轮转向控制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主要通过控制转向机构的转向时机和转向量重现牵引主车转向的转向信息,使得后续的转轮得到异步的转向控制,使得转轮的行驶轨迹趋近于牵引车主动转向的轨迹,从而实现了改善挂车转弯时的通过性和整体转弯区域和转弯半径,提高了转弯的易操作性、减轻了轮胎的异常磨损,并提高了转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异步转向控制结构,包括转盘(1),转盘(1)驱动器连接至转盘(1),转盘(1)上分布有若干个与转盘(1)转轴方向相平行的转向记录条(3),转向记录条(3)固定安装布满在转盘(1)表面上,转向记录条(3)上安装有在其上既能滑动又能固定的滑块(2),转盘(1)的转动路径上具有一段滑块(2)可动区间,剩余的转盘(1)的转动路径为滑块(2)不可动区间,在滑块(2)可动区间内转盘(1)表面上方安装有转向记录装置(4),转向记录装置(4)连接至前轮转动机构,转向记录装置(4)安装在转盘(1)表面的切面上,所述滑块(2)不可动区间内在转盘(1)表面上方安装有转向输出装置(5),转向输出装置(5)连接至后轮转动机构,转向输出装置(5)安装在转盘(1)表面的切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驱动器为驱动轴,驱动轴连接至转盘(1),或转盘(1)为履带式或链条式的转带,每个转向记录条(3)均安装在一片履带或一个链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记录条(3)包括固定壳(6),所述固定壳(6)的正面一侧开设有开槽,齿条(7)穿过固定壳(6)的两端置于固定壳(6)内,齿条(7)的齿棱面面朝开槽,齿条(7)的两端通过弹性部件固定于固定壳(6)的两端,齿条(7)的两端均设有向固定壳(6)外端延伸的限位杆(8),转向记录条(3)处于常态时,齿条(7)的齿棱面高于开槽的水平面,齿条(7)能够在固定壳(6)内相对于开槽上下位移活动;所述滑块(2)套穿于转向记录条(3)上,滑块(2)的上方内壁上开设有与齿棱相对应设置的齿棱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复位弹簧(9)和定位钉(10),所述齿条(7)的两端开设有固定孔(11),定位钉(10)穿过弹簧后从齿条(7)的下方再穿过齿条(7)分别固定于固定壳(6)的两端部;所述前轮转动机构为牵引车的转向轮的转动机构或前一节挂车的转向轮的转向机构;后轮转动机构为当前挂车车厢的转向轮的转向机构或后一节挂车车厢的转向轮的转向机。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2)可动区间包括两根置于转盘(1)的转动方向两侧方的弧形导轨(12),弧形导轨(12)的设置路径与转盘(1)的转动的部分弧线路径相同且贴近转盘(1)的轮边,弧形导轨(12)到转盘(1)边缘的距离小于常态下转向记录条(3)上限位杆(8)距离转盘(1)边缘的距离,弧形导轨(12)的两端头均设有远离转盘(1)边缘的翘起段(13),两条弧形导轨(12)之间的间距不超过转向记录条(3)上两端的限位杆(8)之间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继波,未经尹继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71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器减震部件
- 下一篇:一种可调轮胎倾斜角度的行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