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弱围岩下隧道洞口支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7621.7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丛立;张灼;邓剑;王元清;李勇;刘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弱 围岩 隧道 洞口 支护 系统 | ||
1.一种软弱围岩下隧道洞口支护系统,包括置于隧道洞口处的混凝土套拱(1),所述混凝土套拱(1)内沿隧道纵向设置有自进式管棚(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套拱(1)的正上方前后间隔设置有两根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两根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水平纵向顶梁(4)相连,且水平纵向顶梁(4)固定搭载在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上,所述混凝土套拱(1)的内壁上贴合安装有至少两根前后间隔设置的弧形内拱架(5),所有弧形内拱架(5)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水平纵向底梁(7)相连,每根弧形内拱架(5)的端头对应设置有一根螺杆(6),该螺杆(6)将水平纵向顶梁(4)、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混凝土套拱(1)、弧形内拱架(5)和水平纵向底梁(7)竖直串在一起并通过螺帽(8)锁固,从而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下隧道洞口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纵向顶梁(4)采用工字钢,弧形内拱架(5)由工字钢弯形而成,水平纵向底梁(7)由两个并排焊接的工字钢、以及焊接在这两个并排工字钢底部的钢板组成,水平纵向顶梁(4)由两个并排焊接的工字钢、以及焊接在这两个并排工字钢顶部的钢板组成,所述螺杆(6)正好从两个并排工字钢的中间穿过。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弱围岩下隧道洞口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的长度大于混凝土套拱(1)的宽度,两根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的间距与混凝土套拱(1)的长度相当,所述弧形内拱架(5)共三根,在两根混凝土水平横向梁(3)和水平纵向顶梁(4)围成的矩形框架内前后间隔等距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下隧道洞口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采用精轧螺纹钢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76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多层式集成电力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