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8525.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储焰南;罗宗祥;张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范晓梅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下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而下箱体作为电池包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又直接影响到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
目前,现有的电池包下箱体设有由相互焊接的加强板组成的加强结构,而加强结构一般由钢板焊接而成,可增强下箱体的机械强度。但是,现有的电池包下箱体加强结构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电池包跨度大,宽度不均匀,易造成加强板的长度和宽度不一致,需要专门的模具和检具进行校对,增加了生产工序;其次,加强板的数量和种类多,焊接时会导致加强板变形,而且会加大累积误差,最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池包下箱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池包下箱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下箱体,其包括:
内箱体;
加强板,包括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固定部和与内箱体贴合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加强组件,包括多组加强梁,加强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加强板和加强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内箱体的两侧,每组加强梁包括多个结构尺寸相一致的加强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板为一体式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高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梁、多个第二加强梁和多个第三加强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第一加强梁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多个第二加强梁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第三加强梁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和第三加强梁上分别设有与内箱体底部贴合的第二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箱体上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加强梁上设有与第一翻边相对应的第二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多个第一加强梁固定连接成U形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固定连接于U形加强梁的内侧且垂直于U形加强梁开口的一侧,第三加强梁固定连接于U形加强梁的下侧且垂直于第二加强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加强梁的两端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位于U形加强梁的外侧,所述第三翻边上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包下箱体还包括支架,支架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于内箱体的同一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加强组件包括多组加强梁且每组加强梁包括多个结构尺寸相一致的加强梁,减少了加强组件中各个加强梁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了加工复杂难度;
2)采用结构尺寸相一致的加强梁,便于控制焊接变形,减少了零件拼接的累计误差,保证了零件尺寸的准确性;
3)采用电阻焊技术对加强板、内箱体和加强组件同时进行焊接,增强了电池包下箱体的机械性能;
4)加强板为一体式结构,减少了大量拼接工作和夹具的种类;
5)模具的通用性高,不仅减少了模具费用,而且简化了焊接加工工序,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下箱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包下箱体的A向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池包下箱体中内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池包下箱体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池包下箱体中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加强板 202第一翻边 308第二翻边
102固定部204安装板 310第三翻边
104第一连接部30加强组件312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8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炼钛渣用电磁感应电渣炉
- 下一篇:等压移动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