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0102.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1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杜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势 识别 ppt 播放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教学演示控制,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教学授课系统或会议报告系统中,使用PPT(PowerPoint)制作的电子教案和技术报告,大部分还是通过原始的鼠标、键盘有线控制,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会议报告都注重操作人员与观众的互动,当操作人员走下讲台与观众交流,遇到PPT需要翻页的情况时,又不得不打断与观众的交流,重新走回讲台进行PPT翻页。有线的连接束缚了操作人员的活动范围,给实际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手持遥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操作人员通过触发手持遥控装置上的按键,实现PPT的上翻一页、下翻一页、从头播放、从当前页播放等等操作。然而长时间的握持遥控装置对于操作人员有时候显得并不方便,如到观众席中与观众进行握手,或者需要签字,或者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时,手上的遥控装置就显得很累赘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有线式的PPT控制方式束缚了操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以及遥控式的控制方式中握持遥控装置对于操作人员有时候显得并不方便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拍摄包含手部的图像的图像拍摄模块、用于提取出所述图像中手部的图像的手部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提取出的手部的图像,识别出手部的张开动作和闭合动作的动作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手部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张开的次数和连续闭合的次数来产生调整PPT播放状态的控制指令的决策模块;
图像拍摄模块、手部提取模块、动作识别模块及决策模块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PPT播放控制系统中,上述手部提取模块包含:
用于将拍摄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的灰度化处理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出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的类间方差,得出使得类间方差最大的灰度值的类间方差遍历模块,
g=ω1×ω2×(μ1-μ2)2,
式中,g为类间方差,ω1为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中灰度值大于当前选定的灰度值的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像素点数的比例,μ1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中灰度值大于当前选定的灰度值的像素的平均灰度值,ω2为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中灰度值小于当前选定的灰度值的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像素点数的比例,μ2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中灰度值小于当前选定的灰度值的像素的平均灰度值;
用于以得出的使得类间方差最大的灰度值作为分割阈值,将灰度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出手部的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模块;
灰度化处理处理模块连接图像拍摄模块、类间方差遍历模块连接灰度化处理模块,二值化处理模块连接类间方差遍历模块。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PPT播放控制系统中,上述图像拍摄模块为摄像头或者云台摄像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PPT播放控制系统中,上述所述手部提取模块具有信号调理电路以及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其中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所述图像拍摄模块。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PPT播放控制系统中,上述决策模块连接有一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为蓝牙模块、RS232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RS422通信模块、SPI通信模块、IIC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及NRF通信模块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根据手部连续张开和连续闭合次数来调整PPT的播放状态,操作人员可以在不携带任何遥控装置的前提下,实现对PPT的远程操控,方便简单。同时,通过图像中手部图像面积的变化来区分手部是处于闭合动作还是张开动作,并通过手部面积变化的变化率来减少无效操作,算法简单,运算速度快,制作的成本教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手势识别的PPT播放控制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0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上作业起重机的升沉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