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0501.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洪剑锋;吴佳凯;陈刚;凌杰;叶柄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融合 无人机 复合材料 壳体 一体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翼身融合式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追求高升阻比、高机动性,翼身融合式的气动外形已成为无人机发展的趋势。针对翼身融合式无人机的结构,常见的结构为机翼和机身作为单独部件装配连接。其机身结构形式一般为桁梁式、桁条式或硬壳式构形,其机翼结构形式一般为薄蒙皮梁式、多梁单块式、多梁(多樯)式或混合式。为传递较大的机动过载,其机翼与机身的连接一般采用多组螺栓耳片连接,因此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且拆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该结构其结构型式简单、结构件数量减少,传力路线连续直接,可减轻结构重量和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包括机身壳体、机身长桁、第一框梁和第二框梁,机身壳体为翼身融合式飞机状,机身壳体中部两侧制有机翼,机身长桁沿机身壳体轴线方向设置在机身壳体内,第一框梁设置在机身壳体的机翼内部前端,第一框梁包括机翼前樯和第一机身框板,机翼前樯和第一机身框板固接制为一体,第二框梁包括机翼后梁和第二机身框板,机翼后梁和第二机身框板固接制为一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机身长桁为两根,两根机身长桁对称设置在机身壳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机身壳体包括上板件和下板件,上板件和下板件对合卡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将机身设计为板件和长桁组成的半硬壳式壳体,机翼翼梁和前樯由机身框板向两侧翼尖延伸,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无需螺栓耳片的装配连接,不仅结构简单,结构零件数量减少,且由于框梁一体,其传力路线直接,载荷能连续传递,结构重量降低,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身壳体;2-机身长桁;3-机翼;4-第一框梁;4.1-机翼前樯;4.2-第一机身框板;5-第二框梁;5.1-第二机身框板;5.2-机翼后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用于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框梁壳体一体化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壳体1、机身长桁2、第一框梁4和第二框梁5,机身壳体1为翼身融合式飞机状,机身壳体1中部两侧制有机翼3。机身长桁2为两根,两根机身长桁2沿机身壳体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在机身壳体1内。第一框梁4设置在机身壳体1的机翼3内部前端,第一框4梁包括机翼前樯4.1和第一机身框板4.2,机翼前樯4.1和第一机身框板4.2固接制为一体,第二框梁5包括机翼后梁5.2和第二机身框板5.1,机翼后梁5.2和第二机身框板5.1固接制为一体。机身壳体1包括上板件和下板件,上板件和下板件对合卡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0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型复合材料压力隔框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拆式机臂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