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1475.5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9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严克新;罗亮;周铁华;欧阳丙顺;周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煜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7 | 分类号: | B29C45/57;B29L3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213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把手 注塑 成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产品的气辅成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把手塑件产品握手的局部位置,由于经常与人手接触,需要做成更方便抓取的圆柱长筒形状,一般传统的做法是将此塑件做成实心件或做成上下塑炼壳体装配的空心件。
但是,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均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做成实心件,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原材料用量,而且产品的重量相应增加,另外,实心的塑件产品外观缩水明显,熔接线也比较明显,较厚的塑件冷却时间较长,因此塑件表面不美观、注塑周期增加,从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效率。而将塑件做成上下塑件壳体装配件,不仅其上下件装配结合处有明显的不平整导致有割手等不适触感,而且增加了上下件装配工序,装配锁螺丝或者卡扣导致产品结构复杂、外观多孔,产品成本增加的同时,外观也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汽车把手塑件产品的缺陷,在注塑成型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气辅技术,但是现有气辅注塑成型工艺一般将第一进气口12设置在把手的一端或中间段,第一进料口11与第一溢料口13分别设置在把手的两个端部,如图1所示,将第一进气口12设置在把手的中间段导致第一进料口11段的多余熔料无法或难以在重力或者在气体的推力作用下流到第一溢料口13,从而导致两端把手的厚度不均匀,将第一进气口12设置在把手的端部,由于存在弯道,导致进料段与出料段的气体压力不均,导致两端把手的厚度不均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注塑产品的气辅成型模具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保证产品塑件厚度的均匀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熔料的型腔、进气口、进料口及溢料口,其中,
所述型腔为纵向方向放置,且所述型腔的两个端部分别为上翘端部和水平端部;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型腔的上翘端部;
所述溢料口设置在所述型腔的水平端部;
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溢料口设置在所述型腔的同一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与注塑分流道相连,所述注塑分流道与注塑主流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安装有气辅射嘴或气针。
进一步的,所述溢料口连接有溢料井。
进一步的,还包括熔料进出装置,
所述熔料进出装置包括两个熔料通道,且两个所述熔料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溢料井和注塑分流道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熔料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溢料口和所述进料口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主流道垂直设置在所述注塑分流道的上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溢料口设置在型腔的水平端部,进气口设置在型腔的上翘端部,该无弯折型腔的设置能够实现熔料在重力及气体推动作用下进入到溢料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两种类型成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熔料进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进料口,12-第一进气口,13-第一溢料口,2-型腔,21-进料口,22-溢料口,23-进气口,3-注塑分流道,4-注塑主流道,5-溢料井,6-气辅射嘴,7-熔料进出装置,71-第一熔料通道,72-第二熔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把手的气辅注塑成型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煜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煜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14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