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4480.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邱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港邦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15/20;B32B3/08;B32B33/00;E04F13/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塑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塑板。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板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决定了其广泛用途:它可以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
目前,市场上的铝塑板,它包括铝塑板本体。因为根据铝塑板的使用环境,通常铝塑板都需要具备一定防潮能力,但是传统的铝塑板会通过在铝塑板本体的周侧设置环槽,并且将用于吸湿的材料对环槽进行放置,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对吸湿材料的固定效果较差容易影响到吸湿材料的安装稳定性,因此在对吸湿材料进行安装时,容易发生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吸湿条的固定效果好,结构简单稳定,吸湿效果好的铝塑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塑板,包括铝塑板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铝塑板本体包括塑料芯板以及分别设置于塑料芯板两侧的上铝合金板和下铝合金板,上铝合金板和下铝合金板之间设有置于塑料芯板周侧的放置环槽,放置环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下铝合金板之间依次连接形成有放置腔室A,放置腔室A均布于放置环槽内,两相邻放置腔室A之间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上铝合金板之间连接形成有放置腔室B,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交替设置于放置环槽内,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内均设有吸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塑板本体包括塑料芯板以及分别设置于塑料芯板两侧的上铝合金板和下铝合金板,通过将塑料芯板的表面积小于上铝合金板以及下铝合金板,使得在上铝合金板和下铝合金板之间设有置于塑料芯板周侧的放置环槽,并且在放置环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使得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下铝合金板之间依次连接形成有放置腔室A,放置腔室A均布于放置环槽内,以及在两相邻放置腔室A之间设有第四支撑板,使得第一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上铝合金板之间连接形成有放置腔室B,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交替设置于放置环槽内,并且在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内均设有吸湿条,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将放置环槽内形成若干个放置腔室,并且在各放置腔室内填充有吸湿条,从而保证了吸湿条与各放置腔室中间的接触稳定性,并且分别设置的放置腔室A、B,则使得吸湿条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放置环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腔室A、B的侧壁上均设有抵触块,抵触块的截面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腔室A、B的侧壁上均设有抵触块,通过设置的抵触块,则确保了对吸湿条的抵触效果,确保是吸湿条的稳定性,并且件抵触块设置为截面呈圆弧状结构,圆弧状结构具有弹性支撑的效果,并且圆弧状结构对吸湿条的损伤较小,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支撑效果,确保吸湿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的截面均呈梯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腔室A和放置腔室B的截面均呈梯形状,通过将放置腔室A、B的截面均设置为梯形状结构,而梯形结构采用长方形以及置于长方形两侧三角形结构形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使得在放置腔室A、B的结构稳定性更强,进而在对放置腔室A、B内进行填充吸湿条时,能够对吸湿条提供良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条为棉质吸湿条或为活性炭吸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湿条为棉质吸湿条或为活性炭吸湿条,通过将吸湿条采用棉质吸湿条或者活性炭吸湿条,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来选择不同材质的吸湿条,确保相应的材质达到相应的效果,进而避免大材小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塑板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塑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港邦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台州港邦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4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