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7855.X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4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0 | 代理人: | 叶绿林,杨大庆 |
地址: | 上海市嘉定区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拉伸 成形 类级进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
背景技术
级进模是现阶段冲压生产中的一种先进模具,解决了单工序模具的很多缺点,实现了多种工序在一起,并能进行自动化生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加工质量好且稳定高效,减少了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是我国现在模具设计发展的方向,对模具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形翻孔成形类产品,单工序模具采用分布操作,先切出产品的外形圆再拉伸成形,再进行翻孔的步骤来进行冲压生产。若是产品在同心度及高度等方面有要求,特别环形内外径相差较小,定位不易的产品的拉伸和翻孔,如类似图1和图2中所示的环形产品,其具有:环形拉伸11和翻孔成形12,目前大多采用单工序模具加工,分布进行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等,还没有能够同时完成即有向下环形拉伸又有翻孔成形,且内外径相差较小的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而单工序模只能分步完成这些工序,由于需要采用多套模具加工,所以增大了出错的机率,而且定位精定不高,这样不利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解决现有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产品需要多套模具加工成型,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包括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间设置有一组加工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位包括按加工先后顺序设置的向下拉伸环形工位,在料带上向下拉伸出环形胚料;冲孔工位,在环形胚料内冲直孔;向上翻孔成形工位,在环形胚料的直孔内进行翻边;整形工位,通过整形凸凹模整形出产品尺寸并保持稳定;切断向下出件工位,使需要的产品从料带上切断并分离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之前还设置有冲导正孔工位,导正孔是为了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在冲导正孔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冲工艺切口工位,用冲出的导正孔作为精确定位,冲出剩余的工艺切口;所述切断向下出件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切废料工位,切除多余的废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冲工艺切口工位与向下拉伸环形工位间、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与冲孔工位间、冲孔工位与向上翻孔成形工位间、向上翻孔成形工位与整形工位间、整形工位与切断向下出件工位间均设置有空工位。
具体的,所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上设置有环形拉伸装置、冲孔工位上设置有冲孔装置,向上翻孔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孔成形装置;环形拉伸装置、冲孔装置和翻孔成形装置布置在同一组模板中;该组模板包括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上模座板上顺次设置有上垫板、上模固定板、卸料板背板和卸料板,所述上模固定板上设置有拉伸凸模、冲孔凸模,所述卸料板上固定设置有上卸料镶块和翻孔成形镶块,所述上卸料镶块位于冲孔凸模的外侧;所述下模座板上依次设置有下垫板和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上依次设置有与拉伸凸模相适配的凹模镶块,与冲孔凸模相适配的冲孔凹模,与翻孔成形镶块相适配的翻孔凸模。
为方便拆卸维修,同时控制卸料板的行程,所述上模座板、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固定在一起,所述卸料板背板和卸料板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模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挂板,挂板朝向上模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端扣压在上模固定板的上端面上,凹槽的下端与卸料板背板的下端面配合。
为保证加工精度,所述卸料板上固定设置有内导柱,还设置有与内导柱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从上模座板贯穿到下模座板,导线柱上端伸入上模固定板内,下端伸入下垫板内。
为方便卸料,所述上模座板上设置有上弹性结构,所述上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座板上的上螺塞,下端作用在卸料板背板上的上顶杆及设置在上螺塞与上顶杆间的上卸料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板上设置有下弹性结构,下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下模座板上的第一螺塞,上端作用在料带上的下顶杆,第一螺塞与下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下顶杆位于凹模镶块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板上还设置有与翻孔成形装置相适配的内卸料结构,所述内卸料结构包括第二螺塞,设置在第二螺塞上的内卸料弹簧,内卸料弹簧上设置有垫块,位于翻孔凸模外侧设置有卸料套,所述垫块与卸料套间设置有传动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7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模具组
- 下一篇:盖形件载体分离式折边类级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