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8260.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白涛;刘小淮;乔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85 | 分类号: | H03K17/785;H03K17/687;G01S17/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23304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阈值 门控 电路 | ||
1.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充电管MOS管M2、淬灭管MOS管M1、MOS管M3、M4、M5、M6、M7、M8、M9、M10和M11;
MOS管M2与MOS管M1的漏极共连至A点及MOS管M3的源极;MOS管M1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2的源极接地;MOS管M2的栅极接ARM信号;MOS管M1的栅极接E点作为淬灭电路的输出STOP,同时连接至MOS管M11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及恒流源I的输出端,恒流源I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ADD;MOS管M3的栅极接信号,MOS管M3的漏极连接至B点及MOS管M7的源极、MOS管M5的漏极,MOS管M5源极接地;MOS管M11的源极接电源ADD,MOS管M11的栅极接信号;MOS管M4源极接地,MOS管M4的栅极接D点及MOS管M7、M9漏极共接点;MOS管M9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9的栅极连接点C及MOS管M10的栅极和漏极、MOS管M8的漏极,MOS管M10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7的栅极与MOS管M8的栅极、MOS管M5的栅极与MOS管M6的栅极共连接至VC,MOS管M8的源极连接至MOS管M6的漏极,MOS管M6的源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A点通过铟柱与SPAD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ARM信号经过反相器后输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MOS管M9和M10的宽长比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MOS管M7宽长比是MOS管M8的n倍,n>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MOS管M5宽长比是MOS管M6的n倍,n>1。
7.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充电管MOS管M2、淬灭管MOS管M1、MOS管M4、M5、M6、M7、M8、M9、M10、M11、M12、M13和M14;
MOS管M2与MOS管M1的漏极共连至A点;MOS管M1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2的源极接地;MOS管M2的栅极接ARM信号;MOS管M1的栅极接E点作为淬灭电路的输出STOP,同时连接至MOS管M11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及恒流源I的输出端,恒流源I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ADD; MOS管M7的源极、MOS管M5的漏极共连至B点,经B点与A点相连;MOS管M5源极与MOS管M13的漏极连接,MOS管M13的源极接地,MOS管M13的栅极连接至E点;MOS管M11的源极接电源ADD,MOS管M11的栅极接信号;MOS管M4源极连接至MOS管M12的漏极,MOS管M12的栅极接信号,MOS管M12的源极接地,MOS管M4的栅极接D点及MOS管M7、M9漏极共接点;MOS管M9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9的栅极连接点C及MOS管M10的栅极和漏极、MOS管M8的漏极,MOS管M10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M7的栅极与MOS管M8的栅极、MOS管M5的栅极与MOS管M6的栅极共连接至VC,MOS管M8的源极连接至MOS管M6的漏极,MOS管M6的源极连接至MOS管M14的漏极,MOS管M14的栅极接电源VDD,MOS管M14的源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MOS管M13宽长比是MOS管M14的n倍,n>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A点通过铟柱与SPAD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低阈值的门控淬灭电路,其特征是,ARM信号经过反相器后输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82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扳钮开关致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吸湿排汗内衣针织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