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摘果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079.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蒋鸿阳;丁龙刚;宣慧;谢菲;孙勇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17/12 | 分类号: | B65G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摘果输送装置,属于果实采摘领域。
背景技术
每当水果成熟季节,高处的水果采摘是令果农头痛的事,若直接靠人工在采摘,需要爬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效率低。
针对高空摘果,也有也有一些关于高空摘果器的报道,如申请号为CN 201410753373.6的专利公开了基于齿轮结构的水果自动化采摘装置等,虽然可以实现在地面采摘高处水果的功效,但现有的摘果器是将所摘取下来的果实直接利用设置于刀头部分的储物装置进行收集,会导致水果收集过程中因撞击等出现挤压损伤,且一次收集的水果量非常有限,需要频繁拿回地面处进行清空再进一步收集,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空采摘存在的果实挤压易损、工作效率低下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空摘果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空摘果输送装置,包括立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传输轨道;传输轨道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输送带为环状结构,输送带一端套在主动轮外围、另一端套在从动轮外围,输送带外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的隔档,隔档与传输带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隔档及它们之间的输送带形成一个储槽;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立柱的中上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主动轮;第二支撑杆长度可调,第二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柱的底部、另一端转动连接从动轮;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杆的最小长度。
传输带的长度方向,指从主动轮到从动轮的方向。
本申请上下、顶部、底部等方位词均指装置正常使用的相对位置;正常使用时,立柱垂直地面设置;立柱中上部指立柱正常使用时,立柱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以上的部分;输送带外表面指输送带的工作面,也即与果实接触的一面,另一面为内表面;主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从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杆的端部;隔档与传输带的长度方向垂直指隔档将传输带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为若干个储槽。立柱与输送带之间的夹角大小可通过调整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来调整。
使用时,采摘下的果实依次落在传输轨道高处的储槽内,传输轨道在果实自重的作用下向下传输,将果实运输到低处,可根据所采摘果实的大小来调整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至传输轨道可在果实自重的作用下向下传输,果实不断落入位于最高处的储槽内,及输送带在果实自重作用下向下传输,实现了果实的不断输送,本申请无需额外提供动力,利用果实自身的重量即可实现对果实从高往低的输送,由于果实在不断地给输送带施加力,因此可实现输送带的不断输送。且本申请输送带不断向下传输,采摘的果实落在不同的储槽内,防止了果实的相互挤压、破损。
使用时,传输轨道与地面之间倾角可通过第二支撑杆长度来进行调整,使输送带能在果实自重的作用力下,实现输送即可。
为了方便拆装与调节,隔档可拆卸连接在输送带上。
为了方便苹果、梨等果实的采摘,相邻两隔档之间的间距为12-20cm。
为了能准确控制输送带的速度,输送带与立柱的夹角为15-45°。
为了进步防止果实被挤压,高空摘果输送装置,还包括柔性引导通道和支架,支架一端连接在立柱顶部、另一端连接引导通道,柔性引导通道位于主动轮的正上方,柔性引导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这样可将采摘的果实通过柔性引导通道落入输送带的储槽内,起到了进一步缓冲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护果实的完整无损,引导通道内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立柱的底部设有圆台;第二支撑杆铰链在圆台上。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高空摘果输送装置,还包括果实储框,果实储框与传输轨道的底部相接,这样果实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输送带的底部,进而落入果实储框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防止损伤,输送带外表面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沿长度方向设有防护网。这样使相邻两隔档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四周均有保护的运输槽。
为了进一步防止果实挤压,果实储框内设有弹性垫。
传输轨道的外表面与隔档所用材料均为柔性材料,为了进一步防止果实破损,输送带为尼龙输送带或、帆布输送带或橡胶输送带,输送带外表面设有厚度为5-8cm的弹性层。
为了在防止果实损伤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使用时,调节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至传输轨道的传输速度在10-15m/min。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轮传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磷脂茶多酚鱼松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17-00 具有环形牵引元件,如链条的输送机,牵引元件将运动传递给连续的或基本上连续的载荷运载表面或传递给一系列单个载荷运载体;由链条构成载荷运载表面的环形链输送机
B65G17-02 . 包含固定到或安置在牵引元件上的载荷运载带
B65G17-06 . 具有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如纵向连杆、板或平台组成的载荷运载表面
B65G17-12 . 包含一系列相对于牵引元件固定的,或通常固定的单独载荷运载体
B65G17-16 . 包含枢轴式安装的单独载荷运载体,如用于摇摆运动
B65G17-20 . 包含有从高架牵引链上悬挂下来的载荷运载体